《書劍集》無感經濟下的有感政策

 

在市場經濟自由競爭下,個別政治事件通常難以改變經濟趨勢,但政策終會波及經濟表現,使大眾生活同受影響。「一例一休」及「年金改革」都是有感政策,經濟將有新的發展,唯對每個人的效應不同,就像這幾天,有人感受寒流來襲,另一些人則正開心迎接農曆年後的新氣象,施政者對分歧現象不應視而不見,同時,三%的經濟成長率,也不應是台灣的上限。

改革是為加速進步的速度與幅度。民進黨再次執政後,前進的理念更為堅定,不管是對同婚的態度、勞動條件的改善、年金永續的努力及轉型正義的落實等,基本上都是走在世界的潮流中,也是許多國家正進行的改革議題;這樣的變革,原應能夠使社會以更合理的方式前進、穩定經濟長期發展的基礎,並剷除既得利益者盤據的山頭,但為何民眾的滿意度愈來愈低?

改變不合理的現狀,不會成為拉下執政滿意度的原因;而利益受損一方的反彈,及改革過程的陣痛,也只是取得改革正當性時衡量在內的因素。大眾不滿的理由,應在政策的紛亂與模糊,反映的是對未來未能理出頭緒的不信任;顯然地,民眾的不滿,並非因為政府做了什麼,而是政府沒做什麼。

勞動市場的改革,最好能促進經濟成長,使勞資雙方同蒙其利。「一例一休」雖給勞工更佳的勞動條件,希望帶來更高的薪資與生活品質,是官方在綜合各利益團體的要求後,提出的折衷政策,而妥協後的必然結果,可以預期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完全滿足;可是,政策施行後,善意即使深入工作現場,卻也發生守法企業失去彈性、違法企業依然故我的弊害,似乎未在官方計算之內。

部分西方國家在經濟陷於困境時,以勞動市場彈性化因應,鬆綁過度的勞工保護措施,做為解決經濟低迷的手段之一,但我國勞工權益並未完善,因此目前官方立法保護應予支持,只是政府可以做得更多,「一例一休」既已施行,執法能力與態度都應加強,並解決「在守法公司工作,想要加班卻不能加班;在違法公司上班,想要休假卻無法休假」的現象。

「年金改革」的爭議,不管由誰執政均難以迴避,全球都有老年人口比例增加的共同現象,台灣另有少子化、薪資長期停滯的問題,改革具有急迫性,改革結果也會間接影響經濟表現。從經濟學的理論來看,退休金若視為所得的遞延給付,則退休金高時,能接受較低薪工作,而當預期退休所得不穩定,則將拉高在職的薪資要求,因此,年金改革後將造成薪資變動及不同職業間人才的移動;而穩定的退休金可以降低儲蓄的必要性,退休金由多轉少時,可能影響消費支出,但若由不確定趨於穩定,則應可促進消費。

延後退休年齡、拉長採計薪資的年資、提高費率、公私互補、考慮物價上揚因素等措施,是各國常用的年金改革方式,並隨著現狀不同而有取捨。我國雖有年金改革共識,但尚未凝聚年金政策共識,甚至仍有正反雙方以個案互相攻擊或捍衛的不理性行為,官方釋出的訊息,有必要更清楚、更完整。

年金改革與一例一休等政策若能成功達成合理效果,不僅能使社會更進步,對經濟長遠發展也應有助益,而我國的發展潛能,也應不止於國發會訂出的未來四年經濟成長率目標二.五%至三%,希望這是如同陳水扁執政時代主計總處的慣常低估,因為這種持續低於全球平均值三.六%的目標,恐怕不易激發有感的認同。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