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登革熱病例迫近六千「疫情嚴峻」

登革熱病媒蚊之一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

AFP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是登革熱病媒蚊之一。

台灣登革熱(Dengue fever)疫情升溫,目前確診病例5948起,其中南部台南市確診5247人,疫情較去年同期嚴重4倍以上。

台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疾管署)周一(7日)公布最新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統計數,從2015年5月1日至9月6日,共有5948起確診病例,其中南台灣的台南市5247起,高雄市609起。和上周五(4日)公布的數據相較,三天之內,台南病例增加1132起,高雄增加132起。

目前全台灣行政區劃分的25縣市中,有20個縣市出現登革熱案例,以南部居多。外來人口多的新北市是病例最多的北部城市,有13例。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在上周五(4日)的「登革熱流行疫情處理協調會報」上表示,除了台南、高雄、屏東的疫情仍待控制及積極防治之外,其餘縣市的疫情都在控制中。但他也說到隨著全球化、都市化及氣候暖化影響,各國在登革熱防治上都面臨重大威脅,台灣此刻「疫情嚴峻」,中央全力支援地方,阻止疫情蔓延。

在疫情最嚴重的台南市,市長賴清德親自督導防疫,以清除病媒蚊孳生源為主、噴灑化學防治用藥為輔,消滅登革熱病媒蚊。部份台灣媒體形容自今年年初,因為不滿國民黨籍議員李全教疑似透過賄選方式取得台南市議會議長寶座,怒而拒絕進入議會接受質詢的民進黨籍市長賴清德,這次是「被蚊子叮進議會」。

台南縣長賴清德現場督導登革熱防治措施。

CNA台南縣長賴清德在上周六(5日)現場督導登革熱防治措施。

中央社報道,上周六(5日)在台南市召開首次登革熱疫情專家諮詢會議,成功大學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劉清泉表示,相較於高雄,台南醫師在登革熱的臨牀經驗上明顯不足,更有一些台灣醫師沒見過登革熱。

社會上也有對於地方政府防治登革熱不力的批評聲浪,但根據中央社報道,成功大學分析,今年登革熱大流行的主因是自然因素,不同於往年南台灣夏季普遍乾旱,今年上半年乾旱嚴重,下半年颱風、西南氣流造成雨勢不斷,造成部分地區淹水或容器積水,形成容易孳生病媒蚊的環境。

疾管署周一表示,研究顯示,感染登革熱引發的體內缺水狀態,是造成病患重症與死亡的重要因素。目前登革熱尚無特效藥及疫苗可用,坊間流傳像是喝紅芭樂汁或順勢療法等偏方也沒有經過臨牀試驗證實有效,呼籲民眾做好基本防疫,勿聽信謠言。台灣媒體報道,目前防蚊液、電蚊香等防蚊用品的銷量,南部增加三到五成,北部增加一成。

自今夏起,登革熱疫情已累積10名死亡病例,仍有7例待審查。疾管署表示,該10例個案大多數有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病或癌症等慢性病與潛在疾病史,都是世界衛生組織指引中提到,感染登革熱後須密切觀察的高危險群。

根據疾管署周一公布的數據,菲律賓今年截至8月8日,累計超過5萬5千例登革熱病例,較去年同期增加9.15%,疫情多集中於呂宋島中、南部,包含馬尼拉大都會區。

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病毒會經由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或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等病媒蚊傳播給人類。主要流行於多蚊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典型的登革熱症狀是會有高於38℃的突發性高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及發出紅疹等現象,若沒有即時治療,死亡率可高達20%以上。

(撰稿:劉子維 責編:路西)

< 資料來源:BBC中文網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