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均下滑 中客消費額輸日星

〔記者盧冠誠、鄭琪芳、鄭瑋奇/台北報導〕去年中國觀光客不僅「量」大減,連「質」也在下滑。中央銀行表示,根據交通部觀光局資料,二○一六年上半年,中客每人每日消費金額降至二○八.三一美元,不僅持續輸給日本觀光客,也被新加坡旅客超越。

  • 2016年上半年,中客每人每日消費金額降至208美元,不僅持續輸給日本觀光客,也被新加坡旅客超越。(資料照)

    2016年上半年,中客每人每日消費金額降至208美元,不僅持續輸給日本觀光客,也被新加坡旅客超越。(資料照)

交通部觀光局定期發布「來台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這項調查是在桃園國際機場、高雄國際機場及松山機場現場抽樣訪問離境旅客,以了解來台旅客旅遊動機、動向、消費、觀感及意見,調查項目包括外國旅客平均每人每日消費金額。

央行研究指出,去年五月以來,中國觀光客來台人次減少,但其他國家旅客來台人次增加,使得二○一六年的第一千萬名旅客比二○一五年提早九天達標。

央行表示,去年來台旅客預估一○六六萬人次,較前年成長二.一%;但預估旅行收入可能由前年的一四四億美元降至一三五億美元,減少六.三%。央行指出,雖然中客人次大減,但日本、南韓、東南亞旅客成長,使得旅客來源較為分散,並抵銷中客減少的部分衝擊。

央行引用觀光局統計指出,二○一五年中客平均每人每日消費金額二二七.五八美元,僅略低於日客的二二七.五九美元;但二○一六年上半年中客平均每日消費卻降至二○八.三一美元,低於日客的二四三.六五美元、新加坡觀光客的二三三.九四美元。

央行官員表示,中客平均每人每日消費金額下滑,很大原因來自消費額較高、停留天數較長的「團客」減少所致。

一位公股行庫主管則認為,中客不僅「量」下滑,連「質」也在改變;況且,中國團客常被中國旅遊業者「一條龍」經營模式綁死,台灣業者實際上能吃到多少肉?還是只能喝湯?這是大家要思考的議題。

央行表示,與亞洲主要國家比較,二○一六年台灣旅行收入占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雖高於韓、日、中,但低於泰國、香港、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顯示台灣觀光產業發展仍有努力空間。

央行指出,新加坡、香港與台灣同樣受限於相對弱勢的人文與自然資源,但透過良好完善的營運環境、基礎設施或法令架構,提高旅行收入及觀光競爭力,這是台灣觀光產業發展可以借鏡之處。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