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國文選文減半為15篇 刪除連橫《台灣通史序》

被認定違反原民教育法精神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預計一○八年上路的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普通高中國文領域附錄文言文的選文,由現行卅篇減半為十五篇,課審大會昨天開會決定,台灣題材《畫菊自序》和《鹿港乘桴記》首度成為選文,三十多年來均被列為國文課、高中生必讀的連橫《台灣通史序》,被認定違反原住民族教育法精神,課審委員投票結果,以懸殊比例予以刪除。

  •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右)和國教署長邱乾國(左)說明課審大會對於高中國文選文的審議結果。(記者林曉雲攝)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右)和國教署長邱乾國(左)說明課審大會對於高中國文選文的審議結果。(記者林曉雲攝)

通過由《鹿港乘桴記》取代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表示,選文資料庫共有六十三篇,研修小組從中選出包括《台灣通史序》等十五篇推薦,推薦選文原則包括:須依據原住民族教育法立法精神進行編選、選文,應兼顧不同文類及本土素材作品、依學習重點之五大類文本調整,原則以每個時代最多三篇,應與當代重要(大)議題連結。

國教署長邱乾國表示,原住民族教育法第廿條規定,課程及教材應採多元文化觀點,並納入原住民各族歷史文化及價值觀,以增進族群間之瞭解及尊重。昨有委員提案以《鹿港乘桴記》取代《台灣通史序》,在場四十三人,卅二人同意,四人反對,表決通過。

《台灣通史序》作者連橫,是國民黨執政時期、前副總統連戰的祖父,描述漢人開墾精神,雲門舞集「薪傳」和胡德夫的「美麗島」均以台灣通史序的原文,展現舞蹈音樂之美。

不過,國教院原住民族教育議題諮詢小組召集人、布農族Tunkan Tansikian(陳張培倫)表示,《台灣通史序》述及的開山撫番,是以殖民者的角度來談論台灣原住民族,本不應再選出類此文章。

課審大會學生代表蕭竹均表示,原住民作家莫那能曾說:「你的蓽路藍縷是我的顛沛流離」,該篇呈現的是漢民族史觀,「祖先很辛苦從中國飄洋過海來台」,但未思考原來在台灣島上的原住民族所受到的壓迫對待。對於此次選文結果,他強調:「未到完全滿意,但的確是很大的進步。」

教育部資料顯示,台灣通史相關選文早從七十四年統編本就列入國文課程,預計將教到一○七年、長達卅四年。

納入本土素材《畫菊自序》

邱乾國說明,《鹿港乘桴記》是本土素材,作者洪繻描述鹿港從興盛到衰微,探索自己家鄉的變遷歷史,以培養鄉土意識與在地情懷。另一篇新增選文《畫菊自序》,作者是雲林才女、日治時代至民初女作家張李德和,「本土素材和女性作家」的特色,連結生涯規劃和性別教育,在相夫教子之餘作自己的人生規劃,呼應當代的核心素養和重大議題。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頭版新聞〉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