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範》新書發表會 蔣理容:國家認同錯亂 連愛哪都不知

鍾孟軒/台北報導

蔣理容新書《典範》發表會。圖/張家銘

蔣理容新書《典範》發表會。圖/張家銘

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蔣理容今(28)日舉辦新書《典範》的「音樂講談會」,邀請前羅東聖母醫院院長陳永興進行專題主講與鋼琴演奏、合唱團等表演,監委田秋堇的母親田孟淑也來到現場支持。蔣理容介紹自己的新書,他強調,雖然寫作方式是以人物或事件作為篇章,看似單獨的內容,其實貫穿了誠實、勤勞、正直、正義感、關懷弱勢等性格,把自己貢獻給不足的人。

蔣理容說,雖然書名叫做《典範》,但不是在寫每一個人的傳記,而是以小小的故事或事件,記錄下來。他說,過去的閱讀社會時事、偉人傳記的經驗中,有些巧妙的觸動,就會隨手筆記下來,也不知道哪一天會和哪件事情與當初的觸動結合,每一次的結合都讓他有所啟發,雖然是隨性寫下的書,但是有貫穿許多主題,每一個故事都呈現誠實、勤勞、正直、正義感、關懷弱勢等性格,把自己貢獻給不足的人。

蔣理容介紹《典範》一書,第一篇寫了德瑞莎修女,蔣理容說,德瑞莎修女雖然幫助世人,得到了諾貝爾和平獎,但是在過世那天,正好碰上英國王妃黛安娜車禍身亡,全球媒體爭相報導,因此德瑞莎修女的離去相對無消無息,令人感到諷刺。

蔣理容接著介紹第二篇,是描寫曾御慈醫師因為遭遇酒駕車禍身亡,除了捐出器官外,父母成立了酒駕防治協會,做好前端教育。蔣理容透露,曾御慈14歲時就寫下「人的生命意義是什麼?」自己到60歲才理解。

蔣理容透露,自己不是因為要寫偉大的人而書寫,書中的內容都是東湊一點、西湊一點,突然靈感來了,寫一寫又放著,他舉例,就像是音樂的樂章,慢慢進展鋪陳,才會有樂章的誕生,這本書雖然看似內容獨立,但是有他的脈絡。

蔣理容繼續介紹第二章,內容是針對國外轉型正義的內容書寫,提到德國慕尼黑白玫瑰抵抗運動基金會,22歲的女主角蘇菲索爾因為上街頭發傳單被人告密,遭秘密警察帶走,最後被斬首,希特勒的事情總要有人反抗,蘇菲索爾不得不這麼做。但反觀台灣白色恐怖,比德國還要可怕悽慘,你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就被人帶走槍斃。蔣理容說,台灣雖然邁入民主,但舉步蹣跚,一路跌跌撞撞。

蔣理容提到,日治時代,東京帝國大學教授矢內原忠雄曾經來到台灣演講,主題是在說明日本的殖民政策不正確,他反對日本軍國主義挑起世界大戰去侵略他國,後來遭到日本政府拔調教授一職,戰後日本政府才深切反省,又讓矢內原忠雄擔任東帝大教授,最後一路做到校長。矢內原忠雄利用自己的經濟學專長,幫助日本在戰後站起來,把廢墟變成經濟體大國。

「日本沒有國家認同的錯亂,大家的目標都是希望國家好,但是台灣人有錯亂,連要愛哪裏都不知道」蔣理容說。

蔣理容也說到德國總理博蘭特在華沙向死難猶太人下跪的事情,他認為德國人有認錯的勇氣,當博蘭特下跪,德國人民就站起來,全世界媒體也因為報導他的下跪,人們的仇恨就解脫了,這表示博蘭特反對法西斯,雖然替德國打仗,但他並不認同希特勒的作法,他代表德國人民道歉,為錯誤的政策而道歉。

蔣理容被問到自己最喜歡哪個篇章時,他比喻,就像是自己有五個孩子,每一個都會疼愛。蔣理容說,他自己特別用心的的篇章就是在史丹佛大學的校訓「自由的風在吹」,史丹佛夫婦因為19歲兒子生病死亡,死前說「全加州的孩子都是你的孩子」,為此,兩夫妻創辦史丹佛大學,家產也放入史丹佛基金會,造福學子。

蔣理容介紹第三章人文的部分,以電影、音樂等作品呈現,她舉例,貝多芬的第九樂章,總共才五個音,卻可以編出如此大的樂曲,旋律純潔的像嬰兒,可以照見惡劣、黑暗、最不堪的地方,壞人就會無處可躲。

蔣理容最後表示,翻開週日的報紙,內容都是不堪的社會新聞,這些人都沒有在心裡放下美好的東西,如果有美好的東西,就沒有位置去種下亂七八糟的東西,這就是是非善惡的選擇,雖然感到悲哀,但只能把覺得好的事情做出來,社會才會大放光明。

蔣理容說,「渭水之丘」的省思,是蔣渭水回到宜蘭家鄉,有個很棒的墓園,非常現代化,但是觀光客去那裡都是什麼樣的行為,給人們非常大的省思。提升台灣人的文化、藝術涵養,都已經快要2020年,有沒做到這些事情?「要思考我們要留什麼東西給我們的子孫」。


蔣理容(右)與陳永興(左)兩人寒暄。圖/張家銘


監察委員田秋堇的母親田孟淑(左後1)也來到現場參與新書發表。圖/張家銘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