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顯非中國藩屬 日使用年號近1400年

〔駐日特派員林翠儀/東京一日報導〕日本一日公布新年號「令和」,這是日本自西元六四五年第一個年號「大化」以來的第二四八個年號,代表一個新朝代來臨。日本使用年號的習慣雖然仿自中國唐朝,且大多出自於中國古籍,但使用年號的用意是要凸顯日本是一個與中國平起平坐的獨立國家。

  • 主流大報之一的「產經新聞」也在東京街頭派報,路過行人爭睹。(美聯社)

    主流大報之一的「產經新聞」也在東京街頭派報,路過行人爭睹。(美聯社)

不同「平成」引自史記

有別於「平成」年號引自中國「史記」的「內平外成」和「書經」的「地平天成」,新年號「令和」引用日本最古老的詩歌總集「萬葉集」,這是史上首次使用非中國古籍的年號,也是某種形式的「去中國化」。

日本在七世紀大量學習唐朝的律令制度,建立中央集權國家,稱為「大化革新」。當時,唐朝透過冊封制度,讓藩屬國向中國稱臣,例如朝鮮半島的「新羅」就使用唐朝年號。日本使用自創年號,除標榜自身也是「文明國家」,也強調並非中國藩屬。近一千四百年後,目前全球只剩下日本繼續使用年號。

日本年號有許多有趣的統計,雖然至平成為止,日本共出現二四七個年號,但使用的漢字僅有七十二個字,其中二十一個字出現十次以上,排名前五大為永、天、元、治、應,其中「永」最多,共出現二十九次。

247個年號 漢字僅有72個

在明治天皇頒布「一世一元」詔書前,日本天皇常以更改年號鞏固權力或改運,幕府時代則常因幕府更替而更改年號。「昭和」為日本史上最久的年號,長達六十二年又十四天,最短的年號為一二三八年於鎌倉幕府的「曆仁」,僅存在兩個月又十四天,據說「曆仁」發音不吉利。

由於明治之前的年號經常更改,因此產生一種類似「詞庫」的備選年號,例如「明治」大概在室町時期即存在,但一直沒被選中,「摃龜」十次後,終於中籤。「大正」年號出現於鎌倉時代,摃龜四次。「平成」最早於幕末時期出現在候補名單中,「昭和」則是首次入榜即被採用。日本歷史學者統計,史上摃龜最多次(四十次)的年號為「嘉德」,「寬安」以三十三次居次,第三名是摃龜二十六次的「建正」。

新年號公布前,不僅日本,連台灣和中國都加入年號大預測行列,其中日本網友提出「永和」年號,引起台灣和中國網友熱議,開玩笑說可以加註「豆漿」。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