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美國...大摩:全球正與中國經濟脫鉤

 

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性已大不如前。(路透)

〔編譯魏國金/台北報導〕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首席全球策略師夏瑪(Ruchir Sharma)指出,在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之前,中國經濟的增長與其他經濟體之間的關聯就已開始鬆動,種種數據顯示,中國的經濟重要性已大不如前,不僅美國,全球與中國的脫鉤恐怕都將持續。

夏瑪投書英國金融時報指稱,不久之前,多數經濟體還大力發展與中國緊密關係,然而近幾年,相關聯繫減弱,接著在疫情期間崩解,最引人注目的是,自2015年以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與其他新興市場間的相互關聯性,從幾近完美(超過0.9)降至僅「隱約可見」的程度(0.2以下)。

今年第2季,中國經濟增速遠比其他新興市場放緩,為30年來首次,這或許就是前兆。

這篇「中國搖搖欲墜,但全球無感」文章指出,中國以任何其他政府難以匹敵的激進方式封鎖防疫、打壓經濟關鍵產業與高企業債務,可以解釋為何中國經濟放緩的速度如此之快,然而中國的增長與其他經濟體間的關聯約在5年前就鬆動,造成該現象的深層原因包括:

新商業冷戰。中國轉向由內需取代貿易驅動的增長模式。出口佔中國GDP比例已從2010年之前的逾35%降至當前不到20%。2015年北京推動「中國製造2025」,前美國總統川普以「脫鉤」回應中國,接著拜登與許多歐洲國家採取類似立場,疫情期間更加大相關努力,亦即從中國商業對手墨西哥、越南與泰國採購更多產品。

文章說,在疫情之前,中國多年來佔全球GDP增長35%,但2020年該佔比暴跌,目前約25%。5年前,中國經濟增速兩倍於其他新興市場平均值,但該落差已縮小,而在面臨人口縮減與大規模債務之際,未來幾年中國經濟的增速恐比其他新興市場放緩。

然而,全球其他增長動能強勁,不同類組國家獲得大幅提振,比如數位革命帶動半導體與其他高科技產品需求,使先進新興市場,比如台灣與南韓出口暢旺。行動網路技術正使較大、較不先進的市場,比如印尼與印度轉型,過去4年,數位所得與其GDP的佔比增加兩倍,而印度是與中國經濟下滑的國家之一。

遏制氣候暖化的努力也正引發大宗商品價格的「綠色通膨」,上漲的價格大力提振鋁銅等「綠色金屬」出口商,而這些主要來自秘魯、智利等新興市場。文章說,全球與中國脫鉤也許將持續下去,數位革命、對抗氣候變遷以及新冷戰可能比疫情的影響持續更久,並可能預示新興市場一個新增長時代。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即時新聞〉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