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記者的相反——《獨家腥聞》

當新聞報導變成是個人打入既得利益階級的敲門磚……

 文/洪浩唐(自由作家) 2014-11-15 22:40

公民記者的相反——《獨家腥聞》
出席連柯台北市長競選辯論提問的部分「公民團體」失格提問,讓公民兩字的光環頓時黯淡不少;《獨家腥聞》這部片子則是探討做一個記者的公共性到甚麼程度,以及如何質變的心路歷程。(圖:取材自網路)

如果不是日前連、柯兩位台北市長候選人的電視辯論會中,出現部分「公民團體」的失格表現,「公民」二字,在台灣社會大眾的心目中,是有其「道德光環」的!或至少,在「公共」價值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品質保證。

例如,公民記者。指的通常是那些不隸屬任何主流媒體、集團的個人新聞工作者。特別是拜網路、通訊技術發達、傳播設備如攝影器材相對便宜所賜,現代的社會幾乎人人隨時都可以當個新聞提供者。而且所提供的,可都還是「圖文並茂」、甚至有「編輯、加工」過的新聞!

然而,除了器材、設備相對簡陋,一個「自由記者」如果不具備追求、維護公共利益;並顛覆主流論述或言論霸權的企圖或意識,那不管有無依附在媒體機構,社會大眾恐怕都不會、也不應輕易將其冠以「公民」二字吧?至於單純為了賞金而衝鋒陷陣追新聞的人,只怕離「公義」又更遠了一些——《獨家腥聞》所欲傳達的,除了上述關於新聞與公共性的辯證外;它更進一步地向觀眾丟出一個議題:新聞可以「主動」到什麼程度?

本片主角是一個學習力強、企圖心旺且勇於自我推銷的年輕人,至於為何此人一開始卻以一名失業者且以偷竊營生出場?電影則沒有交待——也許只是編導想要加強此「新聞獵人」的道德虛無的人格描述吧。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專門拍攝突發新聞影片賣給媒體是個不錯的商機。在他不斷「精進」個人技術與其專業器材下,不僅獲得的報酬越來越可觀,其行事風格也備受爭議。

而當「新聞」純然地被定義為一種商品,那麼它就注定要通過種種巿場法則的考驗——這其中最主要的是價格與競爭。例如片中媒體新聞部門的女主管,對第一次前來兜售新聞影片的男主角說明,同樣是血腥畫面,住郊區、上流社會人士的車禍、兇案等影片自然較「值錢」!坦白說,當筆者看到上述片段時,才恍然大悟:原來前一陣子新聞常報導一些「超跑」發生車禍、酒駕等事故,其實並不是在暗示,這些名貴車種肇事率較高、或其車主常素行不端?而是它(他)們比較有「新聞價值」?

另外,所謂「公親變事主」幾乎是此類型電影的老梗或不變的主題。當片中主角感受到這個行業的競爭激烈時,他自然也會想到一些強調競爭力的管理學原理,藉由創新,來改善企業體質,例如,研發如何比警方、對手更快到達災難、凶案現場的方法?甚至直接「佈置」現場?

然而,強調客觀報導的新聞是可以努力的嗎?新聞的主/客觀如何判定?界線在哪裡?事實是可以操作甚至是創作出來的嗎?如果新聞媒體的經營或管理者,是依據觀眾的喜好,來製作新聞,這就是一種概念先行的製程,這豈不說明新聞其實是可接受訂製的「製造業」?

從另一方面來看,本片似乎也有意將「自由記者」和「公民記者」作一對照組的企圖或功能:主角一開始是個「不得志」的小偷,好吧,就算是「得志」的小偷,其實也很不堪的,憑著旺盛的企圖心、努力的自學和敢衝的行事風格,終於成為一名在業界頗受好評的「自由記者」。和「公民記者」相反的是,他似乎是個一心只想要進入主流社會或體制內的生意人——當新聞工作者,無論體制內外,將新聞報導視為個人創作的「作品」,並趨炎附勢地將其當成是進入社會既得利益階級的敲門磚、或作為爭取個人最大利益的工具,那麼其行為的正當性便顯得十分可議了。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