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艾斯科巴獎?

 

設立艾斯科巴獎?
當年美國雷根總統遇刺,傷勢之凶險絕不亞於連勝文,但在四年後的連任選戰,不論南西夫人或總統子女,都絕口不提這一案件,以之作為博取同情票的賣點。(翻攝自連勝文電視廣告)

1994年世界盃足球賽,哥倫比亞出戰英國一役,哥隊後衛艾斯科巴在身側並無對方球員,全無壓力情況下,居然失誤將球送進己方球門,堪稱是經典倒戈烏龍。此役哥隊也以一球之差敗於美國。

日來台北市長選戰進入最後階段之際,部份出面挺連人士的表現,卻似嫌連勝文選得不夠辛苦,都彷彿在刻意製造反感,或招惹輕視,為他驅趕選民,很有當年艾斯科巴回戈一腳意味。響噹噹知名人物有此現象,恐只能解讀為和真實社會脫節,生活在某種虛擬世界的症狀。

指控對方先世是日治時代官二代、皇民甚至漢奸,難道真能激起廣大選民憤慨唾棄?當年共產黨有所謂「三查」,要查歷史、查出身、查成份,而整肅掉不少黨員。台灣人民不論族群恐都沒有這種算老帳,控人老底習性。不少本土顯赫家族昔年都曾擔任公職或經營士商企業,和日方有密切接觸配合,其後代也未嘗遭受社會歧視排斥。濫指別人是皇民影射為失節漢奸,不獨傷到不知多少台灣人家庭、家族,也很可能招致反譏,「清國統治時代,應試出任公職知識份子是否也該算失節皇民、漢奸」?

柯文哲不是沒有可供檢視批判之處。連營至少可以提出一大合理質疑,是即專業過於深入,職場生涯長期處於狹小封閉系統人士,是否適合擔任民選行政首長?也可質疑他一旦當選,若仍面對國民黨佔多數市議會,能否圓融處理府會關係?凡此都可用為正當攻擊重點而不此之圖,反去扯上不具殺傷力又招致反感的煽情議題,是在幫連勝文,還是在害他?

連戰主席的一句渾蛋,也很容易引起國人對他本人一段不堪愉快回憶。猶記得2004年大選落幕之夜,連主席上電視發表他的敗選談話,開頭猶是語氣平和態度從容,豈料接下他臉色突變,丟出一句「這是一場不公平的選舉」,隨即聲色俱厲,指控對方如何如何,變臉之快讓人為之愕然駭然,也感覺他有什麼委屈要採取什麼行動都可以慢慢說,不宜公然情緒失控。

相隔十年的兩次表現,都不像名門公子頂級學歷人物的應有風格,相對於柯家兩老面對橫逆的泰然處之,更令人懷疑家世學歷是否即是良好風範修養的證照。

本日電視播出連方瑀接受訪問,提起勝文遭到槍擊往事,又是聲淚俱下,再度感謝救治醫師,沒讓她失去兒子,蔡依珊失去丈夫,孫文失去父親。一番話說來確是入情入理,是為人母者回憶兒子遇險的合理反應,但畢竟事件發生距今已有四年,似也不須有太過戲劇化的表露,以免被懷疑又是在打悲情牌。

反之,她若是多稱許勝文如何之誠實正直,處事如何之有條理,遇險又如何之勇敢鎮定,在在讓她引以為傲,則應會對選情更有加分作用。一味哭訴,或不免招來不友善者丟一句「你又來了」。

此外,作為公眾人物,是否適宜大談自家過去的不幸,儘管披露內心傷痛,也是值得討論的議題。

當年美國雷根總統遇刺,傷勢之凶險絕不亞於連勝文,但在四年後的連任選戰,不論南西夫人或總統子女,都絕口不提這一案件,以之作為博取同情票的賣點。當時南西等親人若是在造勢場所一再哭訴自己如何傷痛恐懼,只怕反被選民認為欠缺良好品味,所謂GOOD TASTE,作為公眾人物,或應多展示自己堅毅的一面,亦即英國人慣稱的「緊繃的上嘴唇」(STIFF UPPER LIP),不知國人以為然否。

本日報章又刊出一張新聞圖片,是馬先生兩位姊姊,大姊馬以南和三姊馬冰如一左一右,陪同蔡依珊現身興隆市場掃街拜票。這一鏡頭或也不免讓連勝文支持者暗暗叫苦,也或可歸類為艾斯科巴式演出。

國人對馬冰如所知不多,或難有正面或負面印象。但提到馬以南這位「第一姊姊」,恐即想起她曾在台商聚會場合「巧遇」白狼張安樂;想起她曾在紐約通電黨籍立委號召「勤王」並痛批國會議長;也想到她曾出席黑心油商高振利新廠落成典禮共同剪綵;更可能想到謠傳她是把郭冠英塞給林政則的幕後推手。

美國總統常有不甚爭氣,讓老哥面上無光的所謂「第一弟弟」。馬府的這位第一姊姊,有時恐也不免讓馬先生頭痛。她現身陪同蔡依珊拜票,是連營聯繫敦請,還是不請自來?她又是否知道自身的公眾形象不是十分正面,現身助陣未必有加分作用?

如今選戰即將落幕,連勝文若不幸敗選,本陣營要角艾斯科巴式演出,應也是一大因素。

今後台灣若仍未被統一併吞,應尚有大大小小無數場選戰。有心惡作劇人士,或可考慮設一艾斯科巴獎,將該球員小型銅像,頒贈給選戰中對本身陣營最有負面貢獻助選人物。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敏洪奎

敏洪奎
1972年曾以筆名「孤影」發表<一個小市民的心聲>,被當時執政當局引為宣傳利器。後因感嘆執政者保守極權毫無進步,開始為文呼籲外省選民放棄敵視心態,理性面對本土化的大浪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