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語的啟示

 

外來語的啟示
「依理而言,一位外籍女性嫁到台灣,必須在生活上溶入台灣主流社會,精神上認同台灣主流價值,不能仍以原鄉人自居,更不能人在台灣,心懷祖國。」(網路資料,民報合成)

日前電視新聞報導一則學童在校遭受欺凌案件,學童母親對採訪記者訴說小孩被虐打經過,曾提到兒子午餐「打飯」時被如何如何,國人聽來想必有陌生感。國內一般說法,應都是裝飯、盛飯或添飯,為何冒出打飯這個字眼?

學童母親的「打飯」,正如連方瑀的「尊敬的柯醫生」,馬先生的「國家總路線」,都不是國人習慣用語,三人為何有此獨特說法?事雖都不大,但也各有其象徵意義,反映出值得警惕現象。本文即就此做一探索。

曾在對岸居住較久國人應都知道,彼國人習慣將到公共食堂取飯稱為「打飯」。上文所述那位母親若是土生土長,應不致捨裝飯之類慣常說法不用,而冒出一句打飯。合理的揣測,她應是一位嫁來台灣中國女性或所謂「中配」。

依理而言,一位外籍女性嫁到台灣,必須在生活上溶入台灣主流社會,精神上認同台灣主流價值,不能仍以原鄉人自居,更不能人在台灣,心懷祖國。外配若是來自對台灣抱有終極併吞野心的中國,則這一要求就尤屬重要,不能允許其聚少成多,凝聚成無形的國中之國,乃至演化為潛伏「白區」的地下黨和第五縱隊。

本文此論,不是危言聳聽。上述那位學童母親,可能僅是一位安份守己單純外配,但假定她確是一位中配,推算嫁來台灣應也有十年上下,而仍一開口就是打飯,想見其溶入主流社會過程仍嫌遲慢,甚至是意願不強,平日往來對象或也多是同一來歷婦女。這一潛在的國中之國現象,其成員若是其他國家外配尚不足為慮,反之,若是中配即是一大隱憂。國人不知其中多少人仍是「黨的好女兒」,時時在給單純同伴洗腦「發展組織」,進而助長促統勢力,一旦有事,即成敵國內應。

很具代表性一樁案例,是嫁來台灣有年的女性盧月香,回到北京即對毛屍跪拜,事後也理直氣壯揚言自己是在紅旗下生長,毛澤東是心目中的偉人云云,具見台灣自由社會未曾對她產生半點感化作用。此人領導下已合法登記的中華生產黨,會是何等色彩,對台灣社會有何等影響,自也是不問可知。

往昔美國對已合法歸化的義大利裔移民,若察覺其具有黑手黨背景,即予註銷國籍遣送回國。可惜台灣沒有一黨一人敢建議正式立法,將上述另類新移民遣回其祖國。人權固不能不尊重,但也不能尊重到任由白蟻蛀蝕國家。

連方瑀的「尊敬的柯醫生」,則隱隱點示出另一可憂現象。

將原屬名詞或動詞的「尊敬」加上一個「的」,使之成為形容詞用以恭維人,一向不是國人講話方式。從未聽有人說「尊敬的胡博士」、「尊敬的郝院長」,或「尊敬的二姊」。以「尊敬的」稱呼人,是來自對岸的外來語。而中國共產黨之創造這一敬語更可能是往昔一切以俄為師時代,從俄語硬譯過來而沿用至今。

連方瑀的「尊敬的柯醫生」,是她在造勢場合談到連勝文遇險受傷時所說。她的「尊敬的」是從何處學來,又何以在現場選擇這一用語,自然只有她本人知曉,但也反映出不少對岸用語,諸如稱人為大叔、大嬸,稱年輕女性為姑娘,都已悄然進入台灣社會。

依常理而言,偶有外來語滲入本國語言也無須驚怪,甚至反能讓後者更多采多姿。例如「粉絲」原是英語音譯,節慶稱為什麼什麼祭是日語,甚至原有良好詞意的「裁判」也被改為日式「主審」,凡此都無須介意。日本美國都不是敵意國家,接納其外來語不致產生副作用。對於來自中國的外來語,則恐不宜視作新奇或時髦而盲目接受使用。

故殷海光教授曾告誡國人,習慣用「組織上」、「黨的細胞」之類共產黨專用術語,即顯示或可能誘發微妙的皈依認同,應該力求避免。今天國人如果開口閉口都是中國特有用語,似也多少有喪失獨立自主意志,無可奈何承認終極統一無可避免之意味,對年輕一代是極不好的暗示。

台灣在馬先生六年領導下,已愈來愈不像獨立自主國家。對岸外來語再不斷湧入,恐即更增添台灣「內地化」已深意味,國人能不警惕?

馬先生的「國家總路線」是他在聲稱雖然輸掉選舉,他仍「堅信國家」總路線沒有輸之時說下。乍聽之下,不論他所指國家總路線為何,這段話本身也稀疏平常, 一段場面話而已。

然而細想之下,總路線這個字眼,也乃是過去黨政要人所慣用而頗有些異味。馬先生為何沒使用習見的「國家基本政策」或「國家的大方向」之類表達方式,而選用這一「總路線」?

略微注意所謂匪情的人都知道,當年毛澤東有鞭策人民的所謂「三面紅旗」之號召,其一即是「總路線」(另外兩面是「大躍進」和「人民公社」)。而共產黨創黨以來也是口口聲聲不離路線二字。馬先生的「總路線」也頗似來自對岸字彙。

常有傳聞馬先生身側有左派促統策士智囊,甚至他那段聲明也是該等人士主稿?

據說動物學家能從一塊化石腿骨,推算出使前恐龍的全貌,三位人士的用語,是否至少可以啟動國人不少聯想?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敏洪奎

敏洪奎
1972年曾以筆名「孤影」發表<一個小市民的心聲>,被當時執政當局引為宣傳利器。後因感嘆執政者保守極權毫無進步,開始為文呼籲外省選民放棄敵視心態,理性面對本土化的大浪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