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如何成為價值

 大約一年前,二○一三年十二月廿八日,我在本欄︿柯文哲現象﹀指出:一、是一種對於非政治人物形成動力的期待,也就是對非典型政治人物的寄託。二、是一種對中國國民黨之外的黨外的全新意義的描繪。三、對於勝選的實際考量。十一月廿九日,柯文哲不僅以大幅領先票數贏得了台北市長,連帶的新世代覺醒現象讓一向靠勢、吃定台灣的中國國民黨崩潰化。

台灣人民以選票教訓了中國國民黨,給了改變的新機會。所謂六都的六個院轄市,除了新北市中國國民黨朱立倫倖得慘勝,台北市柯文哲以無黨籍,加上其餘四市都是民進黨人。省轄市基隆、新竹、嘉義以及宜蘭縣、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屏東縣也是。不只是地方包圍中央,而是中國國民黨孤島化。連外島的澎湖縣也改為綠色執政,堪稱一種變革的新局。

現象如何成為價值?民進黨籍縣市長應該把握選民給予的機會,在廿五日就職之後,更加謹記託付的責任。經由選舉,獲得政治權力是為了治理所轄行政區,讓轄內人民應受到更多的福祉、更滿意的生活條件。島嶼南方的陳菊、賴清德是連任市長;台中市的林佳龍、桃園市的鄭文燦、台北市的柯文哲是新任院轄市長;嘉義縣的張花冠、宜蘭縣的林聰賢是連任縣長;屏東縣的潘孟安、雲林縣的李進勇、彰化縣的魏明谷、澎湖縣的陳光復是新任縣長;嘉義市的涂醒哲、新竹市的林智堅、基隆市的林右昌是新任省轄市長,是相對於幾乎被人民唾棄的非中國國民黨政治人物,尤不能有失付託、有失眾望。這種希望之所在,是台灣人從政治冷漠,從中國國民黨常以「政治人物都一樣」魅惑走出來承擔公民責任的關鍵。

尤其是柯文哲,以白色力量,其實獲綠色力量大力支持,兼及藍、橘…力量的扶助,一躍而登上首都台北市長之位。如何從現象而實踐成為一種價值?不只是柯,更是台北市民、甚至遍佈在台灣,對政治改革仍然有所寄望的人民,相對的考驗。

現象是一時性的,價值才是久遠。柯文哲現象改變了在台北市的中國國民黨政治權力桎梏,柯文哲正承擔了解放後的責任。固然,葉克膜政治讓台北市這個政治病體開始了自由的呼吸,但如不充分把握病理狀況,治理出一個讓人刮目相看的新首都,柯文哲現象就不能成為柯文哲價值。即將上任的權力位置舵手們,深思!(作者李敏勇,詩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鏗鏘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