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政權的語文滅絕政策一例

 「母親是山,母親是海,母親是河,母親的名,叫臺灣」。

以上這段歌詞,試著用臺語把它唸出來。
 
你會發見,「山」、「海」、「河」、「名」、「灣」,是五個不同的音符,聲調豐富的臺語歌,歌詞本身就是旋律。
 
在臺語歌裡,這種詞曲唸歌的揉合,是相輔相乘的。
 
這也是為甚麼,這些年來的「新臺語歌」,也就是一些比較側重年輕(不諳臺語的)市場的新臺語創作,聽起來像是填入了生硬臺語詞的「國語歌」。因為,他們對語言不熟悉,他們不習慣用這個語言在心內自我對話,自然也就對臺語聲調不重視,對這個語言本身的研究不夠嚴謹。
 
這本是這個國家裡福佬語族群者所應具備的基本語言本能與 sense,但卻因為「中華民國」的語言政策的摧殘而變得如此困難。
 
臺語歌謠的創新,本來就該由這個基礎再累積發展,而不是把這個聲調和旋律之間的關係整個斷裂後,再從零開始,把臺語裡的每個字詞當做了獨立的單字再從新拼湊。
 
在我們與完整的、有系統的臺語訓練如此遙遠的情況下,有志於臺語歌曲創作的年輕創作者,都應該認真去上臺語課,在兩代以上失語的情境之下,我們沒有黃春明所講的那個「臺語應該在家學」的特權。那是應該的,只是實際上的操作是很困難的,臺灣有幾個人可以用全臺語討論卡謬與沙特?
 
近年來,對這種創作的文化底蘊有所堅持的創作者,是像閃靈樂團的 Freddy Lim 。你別看這人好像只是個搖滾客、金屬頭,在臺灣的樂團界,要能像 Freddy 這樣不斷挑戰自己、鞭策自己精進的臺語創作者,沒有幾人。一次與他巧遇,我向他請教臺語歌創作,我才知道這人寫完臺語歌詞後會交給臺語聲韻專精的老師修訂,確定歌詞真的精準符合平仄。(有興趣者,可以查查閃靈的創作,關鍵字:「暮沉武德殿」)
 
這也是為甚麼在臺語歌創作水準扁平化以前的1990年代,臺語歌比較好聽,比較「像臺語歌」。
 
這算是對這兩天江蕙退出歌壇,還說她的臺語歌跨越到外省族群的那種論調,以及五月天與他們的某種政治立場的一些思考。
 
這也是中華民國國民黨這個殖民政權的語文滅絕政策的一個例子。
 
「XXX不X,XX不會X」,自己填空吧。
< 資料來源:張之豪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