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世浩.秦始皇

 這兩三年來,我著迷於聆聽(英文)大學課程,尤其是西方歷史。算起來,我應該是有聽了幾百個小時。

前些日子,我在網路上聽了臺大歷史系教授呂世浩教的【中國古代歷史與人物 —— 秦始皇】。這個大概是網路上找得到,最有名的大學歷史課程。拿它和歐美教授所教的內容與方法相比,我的感想如下:

  • 呂世浩的口才很不錯。
  • 呂世浩對於史事的真偽,在判斷上很有問題。譬如說,歷史人物的對話,明明只有當事人可能知道,卻描述得栩栩如生,一點都不懷疑,還仔細推敲解釋演繹了一大串。這個,比較像在說書,不像在講歷史。
  • 用了一大堆「因為」、「所以」來描述歷史。這種教法,確實是很方便描述歷史(又可以顯示自己的先知眼光)。西方的歷史教授,則是一再地叫大家小心這種讀歷史的方式。就我的記憶,他們用警告或嘲弄的方式說過:
    • 「歷史學家是最偉大的先知,因為他們的預言永遠是對的。」(因為發生在過去。)Historians are the greatest prophets because what they predicts always happen.
    • 「回頭看過去,永遠是精準無比。」(Hindsight is always 20/20.)。
    • 「歷史不可以倒過來念。」不要隨便用現在的經驗去解釋過去發生的事。( Do not read history backward. )
    • 「歷史充滿意外。」(History is full of surprises.)。

    這些,都是叫學生不要隨便用「因為」「所以」來解釋歷史。

  • 呂世浩教學內容夾帶強烈的儒教思想與歷史觀。這個,和我所聽到的西方歷史格格不入。我感覺他似乎很缺乏西方近代思想的思考能力。
  • 呂世浩在講歷史故事時,不停地加入人生的教訓。講解教訓所占的時間,大概有三分之一吧。就我聽到的歐美歷史課程,沒有人是這樣教的。我感覺上呂世浩反正就是把臺灣的大學生當小學生教就是了。(也或者,台灣大學生的心智,就只是這個水準而已?)
  •  歷史人物的性格與特質,都是極端化和平面化。事情的因果也是簡單化與單一化。(又像是在教小學生)
  • 歷史事件發生時,教授連當事人的動機都說的斬釘截鐵 (譬如說,張良為何找人刺秦王) 。反觀我聽歐美歷史時,常常聽到的是:也許他想要這樣,或者想要那樣,但是我們大概永遠不會知道。(Maybe he wanted for this, maybe he intended for that, but we probably will never know. )
  • Coursera 課程的好處是可以加速聽。我都是用兩倍速來聽,要不然還真聽不下去。講的內容卡通化、人物卡通化、教訓卡通化、連上課的聲音都非常卡通化。
  • 講解內容是照著兩本書來教的。老實說,要這樣教課,我也會。
  •  關於庶民的生活、社會的狀況、文學、藝術、生產工具、財富的分配狀況等等,呂世浩一概沒提,他專注的只是政爭與戰爭以及他要教育學生的「歷史教訓」。 這一點,和我所聽到的西方史,截然不同。

假如我還是當年青澀年代的大學生,我會非常喜歡他的教學。

可是,我聽多了歷史課程。他這樣的教學,假如用西方歷史系教授的水準來給他打分數,我會把他當掉。

< 資料來源:昆蟲Made in Taiwan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