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旨意行於台北?

 

你的旨意行於台北?
從近日幾則新聞看來,對岸中國的「實質影響力」似已悄然進入島內。如中國上海外灘發生跨年夜群眾踩踏悲劇,據聞曾告誡在場受傷的兩位台灣國民,離境後不得多談事發時現場實況。(網路資料,民報合成)

蒙古牧人控制駱駝,中國農民控制耕牛,均是以鼻環穿其鼻孔,以利牽曳役使。駱駝和牛既被穿鼻,也只能順從主人指揮馴服工作。近年來中國動輒要脅國際組織遇有文書提及台灣,均須加註是中國之一省,用意也與此略同。

概因一旦這一立論被國際社會廣泛接受,成為國際共識,台灣即等於已被穿鼻,不復具有獨立國格。世界各國和台灣交往互動,都必須先看中國臉色得其核可,台灣一應對外活動即均在「中央政府」掌控之下。此所以馬政府雖然逢中必軟,遇有這一名稱被加註情況,為顧忌國內主流民意,也不得不有氣無力抗議一番,以示未忘記維護國格。

然而儘管多數台灣人民不願被鼻環穿鼻,淪為等同香港之特區禁臠,從近日幾則新聞看來,對岸中國的「實質影響力」似已悄然進入島內,部份國人已主動在精神上自我穿鼻,遇事避免冒犯上國,甚至不惜逢迎示好。

第一案例,是中國上海外灘發生跨年夜群眾踩踏悲劇,該國官方除依循其一貫作風封鎖真像控制資訊,據聞也曾告誡在場受傷的兩位台灣國民,離境後不得多談事發時現場實況。

對兩位台灣傷者發出告誡的上海市政府,可說是充分暴露出彼岸共幹的官僚作風和惡霸習性。試問該等共幹有何權利干涉管制別人離境後的言論自由?又難道不擔心反而激起對方反感而盡情發言洩憤?而更可惡的是假定二位傷者是其他國籍人士,上海市府又敢不敢擺出這副嘴臉訓誡?

更關鍵的重點,是兩位傷者李毓芸、陳秋璇返台後的選擇低調沉默,以及台灣媒體對追蹤報導的消極。

兩位傷者既是事件目擊證人,基於對死去同伴和當地死傷人民的道德責任,回到自由台灣即很有必要批露現場實況,以助釐清責任和歸屬,但她們選擇的是沉默噤口。此外,上海外灘慘案已是轟動世界重大事件,台灣媒體原該一秉平日猛追新聞作風,力圖追蹤訪問該兩位傷者探索真像,然而其所表現也是消極無作為,不願再觸及本案。

就此二事而觀,是否令人懷疑上海市府的封口令,已能有效延伸到台灣,中國政府的新聞管制,也已能在台灣有效執行?

第二案例,是統派組織「愛國同心會」,曾多時在北市101大樓前聚眾揮舞五星旗,辱罵攻擊默坐練功的法輪功成員;而警方信義分局轄區對之似是深有顧忌,不敢強力嚇阻取締,事經新任市長柯文哲公開訓斥分局長,才引起廣大社會注意。這一事件,至少應能引致下列四點質疑。

其一是該「愛國同心會」行徑,不僅是迫害法輪功成員,也對過往路人形成精神威脅,已是明顯危害社會秩序,為何長期以來未見取締法辦,警方顧忌的是什麼?是否今天在五星旗掩護下即可為所欲為,警方若認真執行公權力,反會招致上級「關切」?現在若非柯文哲當選上台,法輪功人士仍須生活在暴力陰影下?

其二是假定該聚眾擾亂社會秩序團體,不是愛國同心會而是台獨聯盟,則是否也能享受警方如此長期包容姑息?

其三是過去曾有自稱愛國同心會者,以暴力反擊陳前總統和前駐日代表許世楷。此在國人或可理解(但絕非諒解),概因陳許二人有獨派色彩,看在同心會眼裡,自是恨得牙癢癢,有機會即賞他一拳踢他一腳以發洩其「義憤」。但法輪功不具政治色彩,純是修煉團體與世無爭,該愛國同心會對之饗以暴力威脅,除去是執行對岸打壓國策外,似不可能有其他解釋。

聖經主禱文有「願你的旨意行於塵世,一如其行於天堂」之句。今天莫非對岸中國的旨意,也已能行於台灣?

其四是據報導過去警方也曾法辦該愛國同心會騷擾法輪功行為,但遭市議員出面「關切」後,已不敢再認真執行。國人或很有興趣知道該市議員是誰,他又為何現身袒護同心會?他的選區選民對此又是否有何意見?

第三案例,是國防部編印「勇士國魂」月曆,紀念對日抗戰結束七十週年,其殉國將領名單也列入陣亡共軍將領左權其人,理由是當年共軍也是編入國軍,所以該左權是以政府軍將領身份戰死殉國,自當視為國軍先烈云云。

國防部這番說詞,乍聽確是理由十足。但共產黨有所謂「小道理服從大道理」之說,意即凡是要從整體全局而觀,不能純以枝節下結論。該左權有無資格稱為國軍先烈,也應採用這一原則。

首先,須知當年中共之和政府軍攜手抗日,動機並非十分純正,而是另懷兩樁不可告人目標,一是基於其所謂國際義務為蘇聯擋子彈,卸除日本對蘇壓力,一是假日軍之手折損國軍,以動搖國民黨統治。左權之死,也是為追求這兩項目標犧牲,何能僅因他頭戴青天白日帽徽而死,即把他奉為先烈?

其次是左權其人既是共軍將領,在老蔣總統被張學良劫持,被迫放棄剿共之前,他應也是和國軍相見於戰場勢不兩立。他若未在1942年戰死而活到戰後,自然又會在所謂解放戰爭中,擔任殲滅國軍重要角色。把他奉為國軍先烈,則真正為國犧牲的國軍先烈地下有知,又將情何以堪?國防部是真頭腦不清,抑是在向對岸拋媚眼?

就上述三項案例而言,面對彼岸中國,部份國人甘願自我穿鼻,任憑對方牽曳擺布現象已相當明顯。將來豈真出現「你的旨意行於台北,一如其行於北京」耶?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敏洪奎

敏洪奎
1972年曾以筆名「孤影」發表<一個小市民的心聲>,被當時執政當局引為宣傳利器。後因感嘆執政者保守極權毫無進步,開始為文呼籲外省選民放棄敵視心態,理性面對本土化的大浪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