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朝非台灣「外交黑暗期」

 

扁朝非台灣「外交黑暗期」
外交猶如霧裡看花,什麼是「事實」?真相往往在「看見」與「眼見不為真」之間擺盪。台灣藍綠陣營嚴重對立,外交真相經常遭國內政治鬥爭扭曲。原本對外應該團結一致的台灣外交,更因藍綠相互否定對方,事實難以呈現,「見山不是山」。(中央社資料照,民報合成)

外交猶如霧裡看花,什麼是「事實」?真相往往在「看見」與「眼見不為真」之間擺盪。台灣藍綠陣營嚴重對立,外交真相經常遭國內政治鬥爭扭曲。原本對外應該團結一致的台灣外交,更因藍綠相互否定對方,事實難以呈現,「見山不是山」。

「挑剔的眼睛」台灣外交的問題與盲點

抹黑,讓彼此不了解。不論抹黑或誤解,這都是台灣外交內部面臨的問題與盲點。

過去民進黨執政時的外交表現飽受藍營責難。但嚴格說來,包括從邦交國數目來看,陳水扁擔任總統時期還不是台灣外交最艱困的時期。台灣外交最艱困的時期應是在1970年至1988年,特別是在1988年時台灣的邦交國數目只有22個,那時是台灣外交的「黑暗時期」。

之前民進黨八年執政(2000年五二○至2008年五一九),台灣的邦交國數目,由上任時的29國降為23國。馬總統上台(從2008年五二○)之後,甘比亞於2013年片面宣布斷交,台灣的邦交國數目,由23降為22。

「和平橄欖枝」有些事,錯過就沒有了

回顧陳水扁總統2000年五二○就任,至2004年五一九的第一個總統任期結束期間,扁朝也曾滿懷善意向北京當局伸出不少和平橄欖枝。綠營高層回憶那段試圖與中方改善關係所投入的努力情形,民進黨政府「幾乎平均每二個月就會推出一個開放政策」,但是北京當局對陳水扁一直有疑慮之心,不太信得過民進黨政府。

2004年10月22日陳總統接見美國聯邦眾議員柏頓時說,自他2000年5月20日就任以來,已向北京當局至少遞出三十枝和平橄欖枝,包括2004年雙十節有關兩岸關係的談話,就是試著找出重啟兩岸協商大門的鑰匙。

陳水扁八年總統任期內,始終等不到北京做出善意回應。癥結在於民進黨政府與北京當局彼此對兩岸關係的定位毫無任何交集。民進黨主張「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北京當局則強調「一個中國」原則,聲稱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扁的任內,中國加劇打壓台灣的國際空間。

伊索寓言啟示人們:伸展力量之時,是要學習北風的嚴厲呢?還是要學習太陽的溫暖?陳水扁曾經引用「北風與太陽」的寓言,來譬喻台灣與中國的微妙關係,他形容,中國的惡言、兵戎相向只會讓兩邊的距離更遠,只有善意與包容才能拉近兩邊的距離。不過,陳水扁這番話,在八年總統任內,北京當局全聽不進去。

扁朝時期兩岸關係可用「政府冷、民間熱」幾個字來形容。北京兩面刃切割對台灣官方與民間的不同態度。

「九二共識」無中生有,虛實共生

2008年五二○馬英九上台之後,主張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作為重建兩岸關係的基礎,採行「外交休兵」避免兩岸在外交上的零和競賽,期待經此布局,讓台灣海峽不再是緊張的火藥庫,而變成和平的大道。

台灣與中國關係方面,中國顧忌的,正是台灣需要賴以穩定的「國家地位」。北京認知的「九二共識」是「一中原則」,即「世界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央政府是中國共產黨政權,中國國民黨政權是流亡政權。不管北京如何論述,但「一中原則」始終不變。縱使調整「一中原則」政治術語,將「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改口說是「大陸與台灣兩者都是中國的一部分」,但這目的也只是「為使台灣人較能接受」。背地裡只有「一中」,無「各表」,台灣恐又被拉回到「舊時代」,成為「中國內部的國共問題」。

馬總統自認,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台海「不統、不獨、不武」現狀,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基礎上,可以推動兩岸和平發展。馬政府自信,「活路外交」雖然不是可以立即解決台灣所有外交問題的萬靈丹,但在過去幾年來,已為台灣對外關係開啟了機會之窗,是當前最符合台灣整體國家利益的政策主軸。

馬英九推動「外交休兵」,難道不怕過於一廂情願?何以認為北京願意接受?這籌碼就是讓台灣「不獨」!自信看準北京當局最擔心的是台灣「獨」,如果北京繼續打壓台灣,逼台灣走向「獨」,對中方影響很大。

馬政府相信「外交休兵」能夠奏效,因為認為對中方來講,與全球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關係是勝過兩岸關係,兩岸關係會影響中國內部的變化,兩岸關係若不穩定,西藏、新疆等一定會群起效尤,中方會壓不住。

北京對台政策「軟的更軟、硬的更硬」

「外交休兵」是試水溫,但能「和解」多久?沒有人知道!馬政府也有備案,如果對岸不休兵,繼續襲奪台灣的邦交國,最壞狀況就是由外交部長負起政策失敗下台,馬上恢復交兵,兩岸外交戰只好繼續「鋒火」。

綜觀從馬英九第一個總統任期開始,至第二個任期之內,在「活路外交」、「外交休兵」下,兩岸關係表面上雖然繼續維持和平穩定,不過,北京對台政策本質實則未脫「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盤勢。「軟的更軟」是要鬆懈台灣內部自身對來自中國的威脅與警覺,「硬的更硬」則是中國對台政策「一中」原則不鬆動。

事實上,馬政府任內,兩岸在外交場域依舊有所交鋒,只是轉為檯面下,是處於「和中有鬥」狀態,中國外交系統阻撓台灣爭取國際參與,態度依然強硬。只是在兩岸官方未特意對外張揚下,外界沒有顯著感覺。

北京當局對於馬總統倡議「外交休兵」的反應如何?對此,中方內部的反應分成兩派:一派堅決反對,認為豈能相信台灣,而且中方目前國力正強,台灣無力與中國競爭,何必與台灣妥協?另一派則是認為,「外交休兵」若能成功,「對藏獨、疆獨有示範作用」,可以減輕中方負擔,所以與台灣和解具有指標性意義。

中國官方文件或正式講話都沒有出現「外交休兵」名詞。因為「外交」二字含有對等及兩個主權「國家」的意義,中國不承認台灣是個國家,認為台灣無資格對外談「外交」,連帶不願為「外交休兵」名詞背書。

在國際關係專家眼中,中國政權是容易緊張、僵化,決策不易預測,這都是中國帶給全世界的風險。且為避免崛起造成國際疑慮,在外交政策講究「彈性、細緻、有效」。但即使如此,還是有潛在擔憂的因素,人民的民族主義情緒會干擾決策的穩定。在應對兩岸關係上,對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雖不否認台灣的存在,但無法接受台灣是個「國家」或「中華民國」的存在。北京當局仍堅稱,「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

「外交休兵」試水溫中國骨子硬得很

日前北京氣勢洶洶地對台灣駐美代表處華盛頓雙橡園元旦升旗表達不滿。外界嘲諷這個動作顯然說明了這最近十年來,北京政府不會讓中華民國在國際上進行「一中各表」的兩岸政策,這一貫的態度可說毫無改變。馬英九強調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其中所謂「一中各表」,最後仍落得只能是北京一家的「獨表」?

陳水扁擔任總統期間,曾數度主動努力降低兩岸緊張關係,想要與中國接觸、對話,減少不必要的誤會與誤判,但中國始終關閉協商大門。中國眼裡認為陳水扁不斷散布「一邊一國論」,竭力「台灣化」,「去中國化」,攻擊「一個中國」原則,否定「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渲染中國對台軍事威脅,大肆爭取對美軍購。北京當局認定,扁政府根本不是在設法降低、減緩兩岸緊張關係,相反是在加劇兩岸關係的緊張態勢。

從民進黨執政的陳水扁總統任內,至國民黨重新執政馬英九擔任總統至今,台灣外交綜效大致處於「險中求穩」,還沒有跨步到「穩中求進」。台灣社會樂見兩岸關係維持和平,但馬政府施行「外交休兵」以來,台灣內部也有質疑聲音:在「外交休兵」下,兩岸「和平」能夠「和平」多久?更進一步的問題:現在只是一直強調兩岸要「求同存異」,現在是求同,那存在的異呢?什麼時候台灣要面對它?未來台灣是何去何從?

「有認知、無共識」是非功過,歷史有聲

維基解密2009年6月30日發自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的電文內容曾顯露,美方關切台灣和中方接下來將要討論的議程是什麼?而根據當時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得自台灣高層的分析見解則直指:馬總統2012任期結束之前,希望能夠促進兩岸經濟關係「完全正常化」。如果馬總統2012年連任,馬政府會試著去解決更困難的挑戰,即兩岸的政治議題,包括和平協定、正式終止雙方敵對狀態,以及發展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過去經維基解密曝光的該件美國在台協會編號09TAIPEI795機密電文並顯示,當時美方特別將此獲得的訊息即時急報美國國務院、國安會、中央情報局、國防情報局、太平洋司令部、海軍太平洋聯合情報中心、財政部、商務部、農業部以及美國駐紐西蘭威靈頓大使館在內等駐外使館。相當程度反映美方的關注。

雖以當前兩岸關係及馬總統的低支持度來看,今昔情勢已經不同,況且前述高度政治性的議題在台灣仍無共識,還有爭議。但這些高度的政治性議題,未來不論誰執政,勢必將繼續受到台灣內部及國際社會的關注。

兩岸在外交戰場的應對,只有兩種選擇:要就「和解」,不然就「鋒火」。難有既不鋒火、又不和解的第三種選項。台灣國際處境艱困,外交推展不易,過去以來不論藍綠執政,經常只能在可操之在我的部分努力。

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關係,對台灣的影響更盛於對中國,但雙方不論是以小對大或是以大對小,都需要智慧。

台灣必須仔細規劃評估最後要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才能讓永續和平與繁榮得以持續下去。台海需要和平,但是台海的和平穩定不是只有靠台灣單方面的努力,中國自己也必須思考這樣的問題,甚至必須要做很多承諾。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