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法時期,觸目傷心

 

末法時期,觸目傷心
佛門教團絕不應有商業行為。即使為行善籌資,最多恐也只能以善款購置低風險股票、基金求利。(民報資料照)

上一世紀末期我在南非工作,慈濟也在當地推廣慈善事業。當時南非治安惡化,不時發生搶劫殺人案。搶匪也知道慈濟之來,純為救助本國貧苦人民,不傳教也不牟利,所以再凶悍也不侵犯慈濟義工。其後我曾和一位警界首長談到此事,他也確認確是事實。

慈濟的善行能感動異國黑道,我聽後肅然起敬,感覺是佛門之光也是國家之光。所以日來曝出其種種負面新聞,很令我大感意外,也不知是教團發展太快導致質變,多少失去原始創教精神,抑是該教團原本即有少為人知的一面,總之恐讓不少景仰者嚐到幻滅的苦澀。本文即將我本人身為佛教徒不能認同的幾樁勢力舉例如下,或可為今後佛門各宗派提供些許警惕。

1.教團所創「宇宙大覺者」尊號,據云是指教主世尊。但世尊原已擁有10尊號,佛法傳入中土以來,未聞歷代宗師高僧另上稱號。慈濟師兄師姐輩不過是芸芸信眾,恐不夠格為世尊加創尊號。這一新創稱謂若竟是暗指證嚴法師,則更是逢迎過頭。自有佛法以來,何曾有任何祖師大德享有如此尊貴稱號?證嚴法師如何能擔得起?若真如此擅上稱號,是尊崇創教師尊,還是拖她下水同出洋相?

2.佛門教團絕不應有商業行為。即使為行善籌資,最多恐也只能以善款購置低風險股票、基金求利。賣茶葉、賣食品已屬不當,若以33萬高價販售所謂「大覺者」雕像,恐更有利用信眾虔誠心靈或炫富心理圖利之嫌。佛門教團最好還是謹守本份專心從事宏法佈施為上。

3.媒體報導,慈濟購有多筆山林保育土地,據云是準備興建大樓,作為所謂「志業區」以及志工培訓場所。現在姑不論各筆土地取得方式是否正當動機又是否純正,人人皆知在山野挖土、砍樹、興建樓廈,必然斷絕不知多少世代棲居斯地卑微眾生的生路。當家師兄師姐起心動念要大興土木時,有無想到推土機一動,將有多少小鳥、小獸喪失家園。多少蟲蟻被輾死、悶死?所謂「志業區」和「培訓中心」等冠冕堂皇目標,又能否動動腦筋,改以其他不須耗費如許資金,造成生態破壞之替代方式達成?身為佛門弟子,若連這一念惻隱不忍之心也無,學佛恐也是白學了。

4.日前電視台曾播放一段慈濟隆重禮拜儀式。畫面映出眾多身穿各色袍服慈濟人環繞成數圍,朝拜位於中心池榭一尊應是所謂「大覺者」雕像。最內一圍拜者身著白袍,看去更特別醒目。

這場大典場面確實盛大,場景也佈置得優美有似仙境,但看去全不像正統禮佛法會,反而恍似某種異教聚會或大型歌劇場景。反映的心態不知是佛門弟子的虔敬皈依,抑是標新立異,以綜藝式表演自炫。教團禮佛,是否表現得老實一些更好?時下歌星開演唱會,有時要吊在空中開唱以娛聽眾。佛教法會似不宜走這種路線。

台灣佛教界,存有不少國人甚少注意到的不甚健康現象。上文所舉慈濟種種未必「如法」或符合佛法表現,也正是這種大氣候下的產物。本文即挑選其中或許是最堪注意幾樁,作一檢視,以供我廣大佛門弟子參考。

其一是國人向寺廟教團捐款奉獻一向慷慨,但殊少考慮計較教團政策動向是否符合佛門精神,更不敢過問廟產之運用是否正當。廣大信眾幾已形同列寧式政黨之黨員,有繳納黨費義務而沒有過問黨務之權利。如此護持教團,恐不是修福報而是跡近造孽,是縱容教團高層為所欲為。語云:「絕對權力造成絕對腐化」,這句名言適用於政治人物,也適用於包括佛門教團在內民間團體。善男信女唯知盲目奉獻而全未想到監督管控,也無異於激發促進腐化,恐實在是跡近造孽。

其二是台灣近年來大興起造巨廈之風,建商財團要蓋豪宅巨蛋,學校也以金主姓名命名,興建各種樓館,紛紛化校園綠地為某大樓或某所某中心,全國幾有被水泥淹沒之勢。而財力雄厚佛門宗派也追隨流俗,或興建造型特異宏大禪寺,或堆砌出一座座五星級觀光佛寺,都是風光之至,但也似未念及來自廣大信眾的龐大廟產,原該耗用於更符合佛門精神的救苦救難善行,為何不去救助台南染患烏腳病致殘的孤苦老人,為何不成立義務律師團,幫弱勢人民打官司爭公道?為何不起建幾處合於人道精神的流浪動物收容所,讓不幸淪入畜生道的街貓野狗得到一個庇護所?佛門教團唯知興建金碧輝煌寺廟招來信徒,佛陀看到恐會流眼淚。

其三是國內佛教界似有一種類似個人崇拜之流俗,舉凡「大師」、「上人」乃至「無上師」等稱號紛紛出現。這恐是歷代佛教史所無現象,也正如一位淨空法師所說:「從前向無僧侶在世時被稱大師者」。真不知被奉以這等稱謂佛門人士有何高深佛法修為或劃時代佛學論述。流弊所至,恐是無形中引發被奉承者所謂「貢高」亦即自大之心,也讓盲目崇拜者難以察覺對方是否已被屬下架空操弄,而教團也已變質。盲信盲從,真可能是反而造孽。

現下恐已是佛陀所預言末法時期,佛法衰微,名師有可能是邪師,教團有可能已被政治勢力滲透。我在此說一句可能是造口業的話,我輩佛教信眾與其湊熱鬧皈依當紅名師聽道走法會,也許反不如老老實實謹守「貪、嗔、癡」三戒,時時不忘「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規規矩矩做人。如此則至少可以自保,不致有淪為「教奴」之虞。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敏洪奎

敏洪奎
1972年曾以筆名「孤影」發表<一個小市民的心聲>,被當時執政當局引為宣傳利器。後因感嘆執政者保守極權毫無進步,開始為文呼籲外省選民放棄敵視心態,理性面對本土化的大浪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