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義台灣選民結構

用保守派觀點重新定義台灣選民結構:

(1) 中國國民黨基本盤:保守派+統派。
(2) 搖擺中間選民:偏保守派。
(3) 民進黨基本盤:進步派+獨派。

很多人認為民進黨和柯文哲最近的勝利與支持度高漲,是因為台灣民眾開始『覺醒』與偏向『進步觀念』,但這是一個錯覺。

台灣社會的主流,還是保守派人數占上風,左右選舉結果關鍵的中間選民尤其充滿偏保守思想。進步派與獨派的人數固然有所成長,但並沒有一夕偏移到突然成為壓倒性多數。

中國國民黨,由於不斷被揭發貪腐與無能,這是保守派選民所不能接受;另一方面,蔡英文與柯文哲,是傳統的保守派菁英,講的是『保守派語言』,有別於典型的民進黨進步派,才因此重新奪回了保守派選民的選票,而不是進步派選票有太大的成長。

由於立委選舉有如縣市長,是一區一席的總決戰,不若市議員選舉是一區複數席次,必須搶奪中間選民的票源,才有辦法勝出。

因此,第三勢力若有志於推動社會的進步理念,又在現實中想要取勝,可能必須『進步派骨保守派皮』,蔡英文與柯文哲的路線便是示範。(柯可能是表裡一致的保守派就是了)

台灣需要更多的蔡英文與柯文哲。

倒是不用故意講出相反的違心之論,只是更需著重實用主義、回歸傳統政治與傳統道德的感召。洪慈庸的精神固然令人動容,但像廢死這些社會敏感議題,是不需劃清界線(這樣等於自我否定),但策略上似乎也不應太主動提及才好。

中國國民黨退潮留下來的權力真空,其實是大量茫然的保守派群眾,他們需要時間適應,需要人去引導。台灣一定需要基進側翼這種角色(泛指所有基進的推動者,不斷刺激社會想像),但同時也更需要更多的蔡英文與柯文哲。否則保守派群眾沒有保守市場的替代方案,最後只會回去投中國國民黨。

選舉是真刀真槍的現實戰場,要選舉,就是要贏,贏了理念才有辦法實現。

< 資料來源:ZM的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