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亞投行不可一廂情願

 

我國是否參與中國主導籌設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近日在台北受到關注。隨著該行第一波加入期限三月底將至,日昨登場的博鰲亞洲論壇也聚焦於此,我國是否參與乃成為話題。儘管包括中國在內,沒有國家正式徵詢我方意見,馬政府的財金首長已先「夫子自道」,公開贊成我國加入。如此急於表態,也許很符合馬政府一貫的向中國傾斜政策,在關心台灣前景的人看來,卻是冒進、愚蠢而一廂情願。

亞投行的成立,是中國自認經濟崛起之後,企圖挑戰現有國際金融體制所做的嘗試。對中國來說,亞投行是其領導人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歐亞戰略佈局的一環;「一帶一路」從陸海兩路連結歐亞兩洲,需要龐大建設投資,亞投行正是其金融工具。除了服務「一帶一路」,籌設亞投行兼有政經外交戰略目標,它挑戰一向由美歐及日本主導的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金融體制,建立中國主控的國際開發金融機制,為中國廠商開拓經濟金融商機,消化過多的外匯存底,並擴大在歐亞各國影響力,以建立新的聯盟。

儘管亞投行一千億美元資本額,相較於世銀、亞銀顯屬小咖,但中國另起爐灶有很明顯的針對性,乃引起以美國為主的先進國家質疑。不過,中國從歐洲國家下手,傳出以放棄在亞投行的否決權爭取支持,正為競選連任而急於討好商界的英國卡麥隆政府成為其突破口;加上現有國際金融存在若干爭議,都使中國在創設亞投行突破了以美國為主的圍堵。

美國國內對亞投行,一如其中國政策,存在不同路線之爭;歐巴馬政府對中國主導籌設亞投行,顯難苟同。然而,亞投行籌設一有突破,美國的現實主義旋即發揮作用,亦即現實上既難以擊敗它,就順勢而為,在草創階段從內部影響其規則、程序及運作。如今,美國已表明,願透過世銀等現有國際開發金融機構,為亞投行提供合作及協助。同時,歐洲及尚未決定加入亞投行的澳洲,也強調將著重亞投行的治理、透明、多元,且確保在環保、人權、壞帳處理等維持高標準。

亞投行籌設情況如此,在我國未獲邀參與、其規則且尚待確立的情況,相關部會理應保守以對,謹慎旁觀,不必急於回應,尤不宜片面正向表態。有如澳洲在考量此事,總理亞伯特強調應透明運作,不為某國控制;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雖樂見亞投行與亞銀攜手合作,仍對亞投行理事會審查權限、貸款審查標準、總行所在地等提出質疑。馬政府從上到下,即使要向中國傾斜,也不必如此猴急。

事實上,參與亞投行是否「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這一原則在馬政府處理對中國經貿政策屢遭提及、總被出賣,以致如今淪為騙人的口號。有關參與亞投行,我國立即面對的問題,就馬政府自稱的原則而言,至少包括以什麼名義、條件參與,是否以台灣為主體、對人民有利。這些都需要經過精密評估、嚴謹規劃,並做必要協調溝通。

不妨以馬英九總統常掛嘴邊的「兩岸關係六十多年來最好」為例,檢視近年我國參與國際組織的經驗。十年前,儘管連戰與胡錦濤的「聯共制台」之會,有「促進擴大台灣國際空間的談判」共識,實際上中國對台灣的國際打壓從不鬆手;我國加入國際組織絕無成為正式會員的機會,只開觀察員等小門也總令國家尊嚴備受傷害。即使如亞銀,我國早年雖為創始會員,仍因中國因素被迫改名為「中國.台北」至今。亞投行既由中國主導,若在名稱上讓我國穿小鞋,也事屬必然。

求以台灣為主體既不可能,可能對人民有利嗎?馬英九執政的經驗也顯示,這純屬痴人說夢。與中國的ECFA最明顯,簽訂五年來台灣人民受害,經濟困境無解,反而人民奮起反對後續的服貿協議之後,經濟卻似有反彈。當過經濟部長的陳瑞隆近日宣稱,亞投行對台商有利。然而,有如ECFA的教訓,獲利的只是少數商人,個別利益不等於整體利益,其政經惡果卻由社會整體承擔,這也正是太陽花興起的根本因素。

亞投行既有中國強烈企圖,馬政府在情況未明,高官已急忙按讚,參加博鰲論壇的蕭萬長且傳出將向習近平表達加入意願。這是什麼樣的決策?有誰的授權?顯然,經過太陽花及九合一的震撼,馬政府依然故我,台灣人民豈能坐視!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