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口湖的第一次大遊行

 

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溼地舉辦「2013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節」,荷蘭藝術家喬漢(Johan Sietzema)作品《食物足跡》表現成群小魚優游的情景。王文廷攝...

口湖鄉,位於台灣西部最突出的海岸線、北港溪出海口北岸,5月1日全鄉要舉辦50年來第一次大遊行,反對鄉公所計劃在「成龍溼地」與養殖漁業區域旁邊設立「火葬場」,鄉民訴求「要溼地、不要屍地」。

本月初,鄉長蔡永常接受媒體訪問,反駁鄉民反對設立「火葬場」時說,他召集全鄉21個村的村長開會,其中有16個村長連署支持,不知背景的人可能會以為村長都支持這項計劃。

但如果真是如此,為何會有這場口湖鄉50年來首次的大遊行呢?就外地人來看,也許這只是一件單純的環保抗議事件,但從在地人角度,不僅僅是沿海居民的生存決戰,更深層而言,更反映了鄉民首度對政治結構的抗議與挑戰。

「口湖火葬場」是否有設立的必要性?其實,雲林縣政府已經說得十分清楚明白,目前虎尾鎮惠來厝火葬場已綽綽有餘,但包括鄉長與代表會主席在內,卻仍要大力推動,還說「火葬生意」,往北可以做到麥寮、彰化沿海,往南可以「服務」到嘉義東石一帶,不怕變成「蚊子館」。

了解殯葬業的人都知道,這一行可不是一般人可以隨便介入,看看台北地區的殯葬業,都由哪些集團在掌控,其實就很明白了,為何連雲林縣政府都不認同的計劃,鄉公所還要推動?

火葬場恐害養殖業

不過,前面都算是小事,更重要的是,「火葬場」計劃預定地旁邊,不僅是著名的「成龍溼地」所在地,在觀樹基金會的認養下,連續多年舉辦國際藝術家駐村的「成龍溼地藝術節」,也選在5月1日開始;往南邊一點,還有牛挑灣南岸的「湖口溼地」;一過北港溪,就是全國知名的東石鄉「鰲鼓溼地」,「火葬場」周遭,更是全台最知名的烏魚子產地,以及雲林重要的台灣鯛、文蛤產區,還有全台獨一無二的紅樹蜆「馬蹄蛤」養殖區。 

口湖沿海土地,因為多次颱風侵襲、海水倒灌,以及地層下陷,導致絕大多數土地鹽化十分嚴重,幾乎已經無法再做農業生產,現在唯一生存依靠的養殖漁業,可能因為「火葬場」的設立,養殖環境恐將化為烏有。雖然鄉長說,未來「火葬場」將以先進方式火化,達到零污染,不會造成養殖漁業的污染,但看了「朝天宮」的多年來發展,很多鄉民都不敢抱持樂觀想法。 

雲林4個沿海鄉鎮,既是風頭,又是水尾,這裡正好是台灣西部海岸最突出之處,每年都會面臨東北季風與西南季風的正面迎擊,這裡也是嘉南大圳尾水最西端,農業用水已為六輕等工業區搶奪而去,居民農作困難,僅存的養殖業,最北邊有六輕廠的肆虐,最南方的口湖若再設立「火葬場」,南北污染,相互呼應,難道這是「風頭水尾」居民,應該承受的命運? 

媒體工作者、口湖鄉人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