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第三勢力」的觀察

 

對「第三勢力」的觀察
現在浮在檯面的第三勢力,基本上各自為政,理念差異也很大......。不論怎樣,記住要「深耕基層」,與選民廣泛接觸。(網路資料,民報合成)

在太陽花學運之後,我一直在關注「第三勢力」的情況。本來想晚點寫這個議題,因為不想潑冷水,但是因為施明德出山,在大家熱議之際,我也來插一腳。

其實第三勢力之議,較早應該是在2005年紅衫軍倒扁之時。那時有站在中間的「親綠學者」,後來還有周奕成發起成立的第三社會黨。但是最後都沒有聲息,周奕成去迪化街發展他的「文創」,反而有些名堂。當時社會上差不多都認為台灣社會沒有第三勢力的生存空間。即使還有綠黨、樹黨,也很辛苦。

但是太陽花學運之後,第三勢力復活了。其實,那時活躍的主要還是公民團體。公民團體在這次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有的組黨以後,把眼光放在「選舉」上,我就懷疑它還能不能發揮原先公民團體的作用。而他們似乎對組黨有很高的期待,以為只要他們一出馬就所向披靡,就可以「三黨不過半」而成為「關鍵少數」,國、民兩黨都要有求於它。

然而看看現在浮在檯面的第三勢力,基本上各自為政,理念差異也很大,這個「關鍵少數」可能還要再分化為幾個「少數之少數」而讓國會亂成一團。但是真正的問題,多少人能選進國會可能還有問題。

如果以國、民兩黨之外有意爭席位的第三勢力來看,老牌的有台聯與親民黨。台聯最務實,以前只要政黨票,不搶區域立委席位。但是這次冒出這樣多的第三勢力出來,對它威脅最大。好在它的立委很努力,尤其在捍衛台灣主權方面,因此應該還會得到一些深綠的票。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一早表示不會缺席,但是是否選總統,還是未定數。即使出來選,勝選機率也不大,只是起母雞帶小雞的作用。因為他與柯P的合作,因此結果可能會比上屆好一些。

新出來的時代力量與社會民主黨,雖然有民進黨前輩林義雄作為他們的精神領袖,但是原先的分裂就讓人感覺失望。雖然推出了一批候選人,但是就連我比較關心政壇動向的人,對他們的名字都不熟悉,因此懷疑他們能拿到多少票;即使有熟悉名字的,他們在全國範圍的確有「空氣票」,但是要落實在特定選區,還是要很大很大的努力。

原來柯P團隊也有人參選,但是他們到底不是柯P,不光是他們,其他第三勢力裡也沒有一個柯P,因此難度也很大。

至於施明德選總統,我不想多說,等拿足聯署名額再說吧。因為他面對民憤極大的馬英九,也搬不出人馬出來,我不曉得他的支持者在哪裡?

我注意到一個現象是,去年「九合一」選舉,雖然連勝文在台北大輸,但是國、民兩黨在台北市的市議員席位都堅如磐石,民進黨沒有怎麼贏,太陽花學運的王奕凱費盡氣力也沒有擠進去,可見與這些議員平時的服務和人脈有關。因此除非是名氣特別大,民眾印象很好的第三勢力人馬,否則很難選上。

不論怎樣,記住要「深耕基層」,與選民廣泛接觸,否則不但立委選不上,遑論是一生夢迴的「總統」。

即使第三勢力,也有台灣黨與中國黨之分,根據理念的不同,應該分別與國、民兩黨的支持者以民調來決定誰出線。這有柯P模式作為參照,可以避免理念相近者自相殘殺。如果擺出毫不妥協必須他人禮讓的姿態,反而造成選民觀感不佳。

柯P選市長期間,蔡英文的配合是很難得的,幾乎全照柯P的意思做,那是柯P民調很高,可以成全他。換了其他人,如果民調很低,民進黨就沒有理由非禮讓不可,因為搞不好變成禮讓給國民黨。當然我也不希望民進黨的政治人物排外而吃相難看。

最後我還要講一講,即使不做國會議員,要做事的,也還有許多空間可以做,別把政治作為謀生手段。而謙卑與不斷自我反省,更是不斷進步的動力。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林保華

林保華
資深政經評論家、中共黨史學者。親歷反右、大躍進、文革各項政治運動。曾任教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中共黨史。2009年創辦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擔任理事長。著有﹕《一個中國人的台灣情》﹑《我的雜種人生--林保華回憶錄》﹑《用鮮血和謊言寫下的百年中共黨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