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電影:愛琳娜

七年前,海角七號把電影觀眾的視線拉回台灣,讓台灣的風景、台灣人民的心情被看見。這七年來,雖然馬政府全力打壓本土意識,但仍然有許多優秀的台灣電影陸續出現,而甫上映的「愛琳娜」絕對是其中最精采的作品之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9530o3ow68)

比起海角七號的略帶文藝風,愛琳娜更大膽、更直接,更不避諱台灣常民生活的「俗」,無論是滿地的火雞屎、殺雞般的提琴聲、檳榔汁混著髒話…,因為這就是勞動者的苦難委屈掙扎;在這樣深情的凝視下,即使是愚蠢虛榮,也都是值得同情的。而且,愛琳娜的關懷不只限於土生土長的台灣人,更擴及於新台灣人|外籍配偶和看護工,它讓觀眾聽到她們的語言、她們的歌,也讓觀眾看見她們的鄉愁、她們對台灣的貢獻。

在海角七號和愛琳娜中,音樂/樂器都有重要的意義。在海角七號裡,吉他和月琴承載了個人的夢想、族群的記憶,乃至生命的價值;愛琳娜裡面的小提琴也不遑多讓,它是女作業員階級流動的鑰匙、是熟年剩女的玻璃舞鞋、是把小黃變宮殿的魔杖…,而最重要的,在企業主惡性關廠、年長女工生活無依時,在建商霸道圈地、鄉親即將失去家園時,愛琳娜的小提琴帶給無力者力量、讓失敗者敢於對抗強權。

就像片中的女主角、不知珍惜身邊樸實的男主角。在現實世界中,雖然導演林靖傑也曾獲得威尼斯影展大獎,但相對於坎城的「聶隱娘」,「愛琳娜」獲得的關心遠遠不及。但對筆者而言,比起久遠以前的異國刺客的心路歷程,現在身邊人民的真實生活更值得關心。

(作者為醫師,台北市民)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