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事有餘的政府 台灣能有競爭力?


當政府高層犯錯失職,社會輿論抨擊再猛烈,監察院彈劾再多,都不需要下台負責時,在朝為官還有不一意孤行的嗎?錯誤政策還會少嗎?

這兩天,因為一根竿子送不到南美洲給代表台灣出賽的運動選手之事,引爆社會輿論強烈不滿,可謂群起而轟之。

可是,任憑輿論砲火如何猛烈,教育部、體育屬、田徑協會依舊老神在在。最後,勉為其難出面道了個歉,沒有懲處,也提不出具體解決方案(委請主辦國代買竿子絕非什麼解決方案,未來主辦國仍然可以拒絕或忘了,選手照樣沒竿子可用),可人民好像也無可奈何。

八仙塵爆事件發生後,雖然新北市副市長很用力地轉移焦點,但眼睛雪亮的人民都在看,何時有政府官員,出面承擔起監督與法規執行不力的責任?

佔領教育部當晚,員警的逮捕行動明顯比例失當,柯文哲市長卻堅持不懲處,認為責任不該由基層來扛。為什麼柯文哲寧願冒著得罪社會輿論的風險,也不懲處基層執勤員警?

難道不是因為,這些年來,台灣社會縱容那些政府高層亂搞卻不用負責,再不然就讓底下執行部門的小公務員扛的緣故嗎?

當然公務員也可以抗命,也不是沒有公務員甘願當打手,只不過縱放元凶只懲處小咖的做法,除了當下滿足社會懲兇的情緒外,對於真正解決問題,也就是讓政府官員扛起該負責任之作為的幫助不大。

最近的台灣,政府高官的下台,越來越少因為政策錯誤或個人失職,多半是私德操守或自己不想幹了。當政府高層犯錯失職,社會輿論抨擊再猛烈,監察院彈劾再多,都不需要下台負責時,在朝為官還有不一意孤行的嗎?錯誤政策還會少嗎?

雖然社會輿論經常把矛頭指向那些造成社會憤怒的「官員」,然而,當輿論與道德譴責已經無法讓不要臉的官員下台時,更應該積極思考的問題難道不是,建立可以制衡行政權獨大、一意孤行的機制嗎?難道諾大一個國家,當行政權罔顧民意,大搞實質獨裁時,人民除了等待下次選舉投票將之換掉外,竟再無其他機制可以制衡?

日前一份國家競爭力報告中,雖然台灣在各項數據表現皆都亮眼,唯獨政府效能的部分,分數十分難看。想來也是,一個正常國家的政府單位,要做的事情,是建構能讓人民的努力能事半功倍的平台,輔助人民發展長才,讓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貨暢其流。

然而,馬英九總統領導下的中華民國政府,卻一心只想實踐自己的治國藍圖,罔顧社會主流民意,處處與人民作對。

想想,本該保家衛國的國防部,成了遮掩小兵枉死的國防布。體育署沒有能力保護運動員出國比賽的權益,反而一再扯後腿,甚至事後還來沾光。警察不能保護人民,反以合法暴力鎮壓一心為國的學生;只會事後亂刪醫療診察與治療費用,搞到醫療體系五大皆空、健保幾乎破產的衛福部;公然對人民和學生說謊的教育部;不扶農,反而滅農的農委會;已經休克的外交部;摧毀文化的文化部;威脅不發展核電就會缺電的台電;專門搞砸經濟的財政部、經濟部;還有個一心賣掉台灣的總統府...人民每天為了阻止政府捅簍子,只好放下手邊工作,上街對抗政府,台灣能剩多少國際競爭力?

這也是近幾年社會運動風起再起的原因。當權者背離民意,一意孤行、玩法弄權,癱瘓行政倫理,搞殘行政效能,循體制路線的改革又推不動,人民被迫只好走上公民抗命之路。雖然挺政府派民眾,選擇相信主子一定沒錯,甚而站到權勢那一邊,斥責抗命公民。幸運的是,不是所有台灣人都願意當奴才,面對只會說謊、耍賴、卸責,找人民麻煩的政府,有良知的公民為了國家社會發展的長治久安,寧願冒著被不公義的法律責罰、監禁,也要站出來,阻止一意孤行的政府繼續帶領國家走向滅亡。

除非能夠不靠投票換政黨,就能拉下胡作非為的部會首長,否則將來無論什麼政黨執政,同樣罔顧責任倫理,施政一意孤行的錯誤仍會繼續發生。因為沒有監督力量制衡的絕對的權力,只會使人腐化,我們不能寄望偶然例外,帶領台灣的未來。

< 資料來源:大員通訊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王乾任

王乾任
曾居敦南,現住安坑。 是職業作家/時事評論員,同時也是出版顧問、讀思寫文字溝通表達力的專業講師、網路部落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