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台的魔咒

 

釣魚台的魔咒
要知國際政治,均是以實力為準決定爭議。不論經由國際仲裁或其他方式,釣魚台的最後歸屬,不是日本即是中國。

李前總統一句釣魚台屬於日本,被若干泛藍政客視為天賜良機抓到小辮子,紛紛作大義凜然狀,痛加批判。馬先生也在報端發表長文呼應,力稱「釣魚台當然是中華民國領土」,甚至直指李先生背叛台灣,應當道歉。

自馬先生以次眾政客這套演出,看在神智尚屬清明國人眼裡,不知是該笑或是該哭。且慢說李前總統不是村夫野老,他敢說釣魚台屬日必有相當依據,單說釣島目前不是台灣治權所能及,未來也不是台灣所能接管統治,就此而言高談釣魚台是中華民國領土,除自我陶醉外實在無甚意義,而李前總統縱使未曾說釣魚台屬日,台灣也無法讓日方交出釣島。

要知國際政治,均是以實力為準決定爭議。釣魚台的最後歸屬,不論是經由某種國際仲裁或其他方式,必然不是日本即是中國。台灣若也想爭奪釣島,只有先收復中國本土,取代掉所謂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有資格成為當事一方和日本認真交涉。否則以台灣現有國力想插手釣魚台爭議,結果就會是那句「誰理你們」。這就是現實。

馬先生輩不可能不明白這一淺顯道理。其所以仍堅稱釣魚台是中華民國領土,其理由應一是擺出捍衛國家主權架式唬弄國人,二是藉此挑動仇日反日情緒。兩者都不是為政者光明正大負責任應有心態。

李敖先生曾譏諷國民黨是意淫中國大陸,語雖刻薄也頗傳神。如今釣魚台非由台灣佔據管轄,台灣也無能力奪為己有,若仍唸唸有詞聲稱是中華民國領土,恐亦不免招致意淫釣魚台之譏。

釣魚台這一片巨岩,彷彿也具有某種靈異效應,常能讓牽扯到所謂主權爭議各方人士,顯露出其不甚容易受人尊敬層面,對其形象殊無加分功能。馬先生在此方面即是生動例證。

馬先生過去曾謂,為維護釣魚台主權,必要時他是「不惜一戰」。現在日本仍在繼續「竊據」該島,也毫無準備移交台灣跡象,但馬先生也只見其繼續發表長篇論述,並無準備一戰收復釣島,戰給國人看看跡象。看來其不惜一戰也純是大少爺耍性子說狠話,嚇不倒日本人,也唬不倒國人。

中國北方有一句歇後語「天橋把式」,下面一句是「光說不練」。此語來源是北京天橋遊藝場賣藝人口口聲聲誇說自己功夫高強,卻終不見他露一兩手,此之謂天橋把式。馬先生的不惜一戰,是否也可作如是觀?

馬先生也曾謂,他願意代表中華民國出席國際法庭,為維護釣島主權辯論奮戰。但他此語也是沒常識的話,若非他自己沒常識,即是把國人視作沒常識可以任意唬弄。

我也可以放話宣稱如果江蕙約我共進晚餐,則我很樂意接受。如是則你的反應恐怕會是「想得美呀,二姊會約你」?馬先生的志願出庭,只怕也會招致類似反應。要知今天台灣在對岸上國刻意打壓下,在國際場合已不復具有主權獨立國家身份。將來縱有國際法庭討論釣魚台歸屬,也不允許台灣以當事國資格列席參預。馬先生又何由而能代表台灣出場?

馬先生也曾是當年保釣原始成員之一。但他這段經歷雖不是恥辱標誌,恐也並非值得無保留景仰,或很值得誇耀的往事。

當年所謂保釣運動興起,也正值對岸文化大革命慘烈進行之際。釣魚台列島沒有半個炎黃子孫生活其間,而中國本土卻有億萬人民陷於千古浩劫。然而包括馬先生在內,以外省第二代為主的保釣陣營,國人只見其為釣魚台主權奔走呼號「壯懷激烈」,對中國人民的苦難,殊未見其表現應有的悲憤或譴責。

保釣人馬這一奇異表現,確很令人不解。莫非所謂愛國,愛的只是中華民族這座圖騰,不必及於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民?若然,則又和原始部落心態有何不同?

悠悠數十年已然逝去,當年憤青也紛紛化為憤叟,其基本心態仍未見有何改變,看不出有太多成熟跡象。其一提到釣魚台即抓狂發飆如舊,無視故國人民自由權益橫遭踐踏也如舊。人而如此,恐怕也是人生的悲哀,而這也不免令人懷疑,其當年到現在所作所為,是否也是意在轉移焦點,把國人導向激情仇日反日?

受到釣魚台魔咒殃及人物,似也不限於所謂統派大中國議者。日前蔡英文主席選在李前總統因釣魚台主權屬日言論遭受批鬥羞辱之際,也打破緘默選邊宣稱釣魚台屬於台灣,蔡主席此舉,恐也無助於增進她的美好形象。

蔡主席內心深處認為釣魚台理應屬誰,自然只有她自己知道。但她在李先生遭逢圍剿時刻和他唱反調,縱不能解讀為替另一方幫腔助威,也是有欠良好判斷。

蔡主席應該知道,廣大國人對釣魚台歸屬這一議題並無太大熱情。她被問及時說一句無可置評,也無須擔心流失選票。回想她四年前首次出馬選總統,曾如幼小孫女般依偎李先生胸前溫馨鏡頭,再想她日前這一番話,真很容易令人聯想到新約聖經所載,使徒彼得雞鳴前三次不認耶穌故事。

如今蔡主席有洪秀柱這位超級助選員,當選下屆總統應已無太大問題。然而所謂任重道遠,今後公開發言時應多作考量才是。眾多本土耆宿以及學者名流,也該就此對她多作提點不須客氣。這也才是愛護蔡英文之道。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敏洪奎

敏洪奎
1972年曾以筆名「孤影」發表<一個小市民的心聲>,被當時執政當局引為宣傳利器。後因感嘆執政者保守極權毫無進步,開始為文呼籲外省選民放棄敵視心態,理性面對本土化的大浪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