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資產只能靠腰?

因蘇迪勒颱風受難卻意外爆紅的「歪腰郵筒」,中華郵政顧及交通安全下欲搬遷,卻在龍前文化部長玉言下,暫緩遷移並派保全廿四小時貼身保護。

龍應台說:「我覺得是重要的,歪腰郵筒意外凝聚台灣人的集體記憶,若是將它們搬走,『才是真正愚蠢』,一切意義盡失,使一個活生生的記憶,一個美好的難得的會心一笑變成兩個壞掉的郵筒、沒意義的鐵罐頭」。但是龍小姐可能忘記有八十二年歷史,承載著更多、更美好集體記憶的中山橋是在您擔任北市文化局局長任內拆除的(二○○三年初)。令人詫異的是,中山橋是在被拆成四百卅五塊後,才於二○○四年一月五日登錄為「歷史建築」,這完全違反文資法的指定程序,不知龍前局長怎麼說?

近期,文化局決定將爭議多時的新北投火車站重組於離原址五十公尺處,令文資團體詬病,更將留有水圳、湧泉、古井,台北入墾時歷史原貌的加蚋仔庄堀仔頭聚落,只指定古井與祖厝立面為歷史建築,並且「異地保存」。試問古井能「異地保存」嗎?

另,被大卸四百卅五塊躺在再春游泳池舊址十三年的中山橋,將重組於城市博物館聚落中,文化局長倪重華說:「目前規劃中山橋將不做橋樑功能,不會跨越河流,在城博聚落內重組做紀念遺址公園」。這與前文化局長劉維公二○○四年時拆除具有歷史意義與價值的「台北刑務所北面圍牆附屬官舍群」,是為了要規劃為「史蹟公園」,如出一轍。如果歷任文化局長毫無文資的「場所精神」與「真實性」的思維,台北市的文化資產恐將萬劫不復。建議台北市政府將所有「異地保存」的古蹟重組於市政府廣場前,永留萬世,也讓民眾免於舟車勞頓,一次參觀完畢。

看到「歪腰郵筒」受到各界如此關愛,不禁為其他已登錄為文化資產與暗夜被無名火燒毀的歷建叫屈。期盼文化局能堅守文資精神與摒除意識形態,為台北市留下更多的文化資產,保存多元的城市記憶,將整座台北城市形塑成「城市博物館」,而不是花十一億巨額蓋一座「偽」台北城市博物館聚落。

(作者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生)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