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性的義憤?

 

選擇性的義憤?
道德判斷和道德譴責,是否不容存有選擇性和雙重乃至多重標準?(圖:民報合成)

馬先生又哽咽了。日前總統府放映「蘆葦之歌」慰安婦紀錄片,據報導他觀後致詞,又是數度哽咽。更有報章指稱他和影片導演吳秀菁,是「哭著談慰安婦的痛」,兩人在會場發言都哽咽落淚云云。

國人對上述報導,不知如何解讀才算正確。是該為馬先生的「至情至性」演出深深感動,抑是感覺一國之君時常在公共場合哽咽,不是很體面現象。又會不會想到假定歐巴馬和習近平,若也經常「眼眶泛紅,語帶哽咽」,則是否能讓其國人看得起?

一個成年男人經常語帶哽咽,應不外是感情過於豐富時有潰堤之虞,或是精神已非正常,甚至是刻意表演裝可憐,三者必居其一。所以身為國君有此現象,實非國之祥瑞。馬先生今後在剩餘任期內,最好能努力克制情緒,表現得正常一些,莫要繼續讓國人感覺尷尬或擔心他失控崩潰。

馬先生和吳導演在放映會場,曾有一場號稱深度對談,實為接受採訪的談話,期間他頗有幾段蠻感性表白,但也無法確知真是他內心感受,抑是一如當初所說「燒成灰也是台灣人」,又是在操弄國人感情。

馬先生說,每次看到幾位前慰安婦阿嬤,「我都想到我媽媽」,「她們都是別人的女兒,別人的媽媽」。

馬先生也說,紀錄片裡前慰安婦小桃阿嬤追述她被叔父趕出家門,「我聽得心都碎了,眼淚快流出來」。

馬先生又說,國內猶有人聲稱慰安婦可能是自願的,「還算是文明國家嗎」?以及「怎麼會有人自願為奴隸,我死也不相信」。

馬先生這幾段感言,不論是否真發自內心,所反映確是高尚人道情操。不過一切悲憫義憤,若僅只是選擇性流露,所針對也僅限於特定對象,其道德價值也不免大打折扣,甚至不免被懷疑純是意識形態產品,是在為某種政治目的裝腔作勢。

不論其名稱為何,誘迫無助女性充當營妓性奴,都應受到道德譴責。然而多年來大力撻伐慰安婦制度人士,包括號稱「陪伴慰安婦阿嬤二十四年」的馬先生,為何面對或許比慰安婦現象更醜惡更殘酷的「軍中樂園」體制,反而視若無睹避而不談?

難道台灣女性被日本皇軍蹂躪是天理不容,被本國軍人摧殘則很合天理,甚至可以譽為如某軍妓院對聯所書,是「小女子獻身報國」?

名作家李敖在他所著《國民黨研究》一書裡,以目擊證人身份揭發昔年所謂軍中樂園、特約茶室等軍方妓院血淚內幕,包括台版慰安婦一天接客五、六十次,乃至被心理反常軍人慘殺等等,本文實不能一一列舉。觀後的感想真可能是人生到此地步,反不如生為牛豬,最後難逃的一椎一刀之苦畢竟短暫,好過這種人間地獄的凌虐摧殘。

軍中樂園的陰暗往史,不知馬先生有所悉否。他若並非一無所知,而仍只顧死咬慰安婦議題,恐即難免雙重標準假慈悲之譏,年邁阿嬤或也僅只是政治運作的道具。選擇性的正義感恐稱不上真誠的正義感。

反之,馬先生若確是對當年軍中樂園種種全然無知,則他應找一本李著《國民黨研究》看看,補充自己歷史知識之不足。但不知他看後會不會也說心都碎了,眼淚快流出來,也會不會仿照他自己痛斥日本政府語氣,說一聲「不公不義,國民黨竟不道歉」。

馬先生說他「死也不相信」,慰安婦也有自願者。但他似應知道即使在承平時期,也會有女性「自願從娼」,戰亂時代有人願主動充當慰安婦似更不足為異。此中道理也頗簡單,多數是被生活所逼,又不能恪守聖崽的「餓死事小」古訓而已。馬先生說他死也不相信,莫非他真是對人生悲慘層面一無所知的精神在室男?

即使時至今日,縱在尚稱富裕台灣社會,迫於生活而自願從娼案例仍是屢見不鮮。前此有少女為減輕家庭經濟壓力下海應召,被查獲捉到警局後和家人相擁痛哭,不過是冰山小小一角。馬先生用不到一死,也該能相信世間確有自願從娼這一殘酷事實。有國人指稱慰安婦也有自願,更不能顯示台灣算不得文明國家。

當年的慰安婦事件,距今已有七十年之遙,老阿嬤已漸行凋零,在國內仍存活著或已不超過兩位數。但軍中樂園之存在去今未遠,曾在煉獄受難女性而仍健在者,應是遠遠超過年邁前慰安婦人數,也恐仍有不少是踡縮在陰暗角落,生活在往事陰影下。馬先生輩又能否把大張旗鼓給予前慰安婦的關愛,施捨少許給曾受自家政府非人對待的女性?

國家是否也該對她們誠摯道歉賠罪,給予她們精神和實質補償安慰,協助她們重建人格尊嚴?馬先生是否也該一如曾對小桃阿嬤所說,告訴她們一聲「不是你的錯」?國人是否也該把施諸日本政府的道德、壓力,同樣施加於本國政府?道德判斷和道德譴責,是否不容存有選擇性和雙重乃至多重標準?

馬先生在該所謂深度對談場合,提及他在台北市長任內,曾打算建一慰安婦博物館。但他可曾想到建一所軍中樂園博物館,把其中種種悲慘黑暗,都以文字和照片表達呈現出來,以告誡國人我們也曾有這麼一段黑暗歷史?

是否唯有能坦然承認本國政府過錯罪惡的人,才有資格數說外國政府的過錯罪惡?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敏洪奎

敏洪奎
1972年曾以筆名「孤影」發表<一個小市民的心聲>,被當時執政當局引為宣傳利器。後因感嘆執政者保守極權毫無進步,開始為文呼籲外省選民放棄敵視心態,理性面對本土化的大浪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