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實然」與 政治的「應然」

用政治意識形態上的「應然」來理解歷史,往往會使歷史的「實然」失真。

作者:李筱峰(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李前總統為了反駁馬英九的「紀念抗戰70週年」,日前指出台灣在二戰時與日本「同屬一國」,當時台灣人的祖國是日本,並無「抗日作戰」的事實。

從歷史的「實然」看,李登輝所言並沒有錯。中國對日抗戰時,台灣是在日本統治下,哪有「對日抗戰」?從「特別志願兵制」的募兵,到「台民徵兵制」;從「國民精神總動員」的號召,到「國民徵用令」、「國民勞動協力令」的發佈,全體台灣人都被動員支持所謂的「大東亞聖戰」。當時家父被徵去當日本兵,舅舅當「學徒兵」,祖母要出去勞動服務…。哪敢對日抗戰?

李登輝講出歷史的「實然」,卻引來馬英九、洪秀柱、賴士葆、呂學樟、郁慕明、林郁方…這群鐵桿藍的侮辱!什麼「漢奸」、「賣台」、「作賤自己」…,極盡侮辱之能事,還要李道歉!

原來馬英九、洪秀柱們,是以政治意識形態的「應然」來要求台灣人不應該認日本為祖國,應該認同中國。不過,全家都拿美國籍的現任總統,辱罵講歷史事實的前任總統是「漢奸、賣台」,笑果十足!

用政治意識形態上的「應然」來理解歷史,往往會使歷史的「實然」失真,終致「茫然」。無怪乎,到現在還有許多人以為二戰期間空襲台灣的,是日本飛機,因為他們過去被國民黨教育「我們對日抗戰八年」。殊不知,台灣在二戰期間除了遭美機轟炸,也曾經遭中華民國的飛機轟炸。

話說回來,「我們對日抗戰八年」有沒有錯?那要看「我們」是誰?「我們」如果是中國,「中國對日抗戰八年」絕對也是歷史的「實然」。問題是,今天安身立命於台灣的我們全體台灣住民,並非中國(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要求台灣人民與中國共享「我們」,接受「我們對日抗戰八年」,不合情理,也會造成歷史認知的錯亂。

所以「我們」在認識歷史之前,必先確定我們是誰。我們台灣內部族群多元且多源,各族群的歷史經驗互異。大抵而言,福佬人、客家人、原住民,與戰後來台的所謂「外省人」,在二戰時期剛好處於敵對的雙方。如果硬要以某個少數族群的經驗為唯一標準,不僅無法理解真正歷史,更影響族群的互相瞭解與和諧。「超越藍綠」是這樣超越的嗎?

尤其不以台灣而以中國為主體的立場論述歷史,把「中日對抗」的意識,攬到台灣身上,激化台日之間的對立,雖然贏得北京當局歡心,卻對台灣本身不利。課綱「微調」的議題,也是如此。馬英九何以如此,其用意不言可諭。

十幾年前,我參觀日本長崎原爆館,在座談會上我向館長提問:「日本民眾在參觀原爆館慘絕人寰的史料之後,會不會對投原子彈的美國產生痛恨?」館長回答,當然不會,「我們的歷史論述是以和平為主旨,一般民眾參觀後的感覺是,人類不能再戰爭!」

同樣的,我們與其站在中國的立場強調「對日抗戰70週年」,不如提升視野與胸襟,成為紀念「二戰結束70週年」。不僅要理解各族群的不同歷史經驗,更應呼籲人類和平的意義。可惜,馬英九無此胸襟與視野,勢難挽回!就猶如站在中國立場的「微調」課綱一樣,也是無法駕馭。矣!夫復何言?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筱峰

李筱峰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曾任《八十年代》雜誌執行主編,報社記者、編輯、主筆;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