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口號化,言語子彈化?

 

思想口號化,言語子彈化?
二戰時期台籍學生日本兵出征前合影。(圖:取材自維基百科)

 

李前總統接受日媒訪問,指出二次大戰時台日「同屬一國」,所以台灣人當時是「身為日本人,是為祖國而戰」,以及「既然同屬一國,台灣對日抗戰就不是事實」。他這幾段簡短意見,卻招惹出馬先生激烈反應,惡言相加。

依據報載,馬先生自承他的感受是「非常震驚、痛心及遺憾」,並指斥李先生「出賣台灣,羞辱人民跟作賤自己」,話說得不可謂不重。仍在選總統的洪秀柱更說她自己是被氣到不行,氣得要吐血。但李先生在此只是平舖直敘追憶往事,並未刻意阿諛誰。他並未頌揚大和魂可歌可泣,也沒說所謂「大東亞聖戰」造福亞洲人民,馬洪等人何致憤怒到此地步?

但世間也有某種人士,智商或不低,也受有良好教育,但頭腦被特定教條塞滿,已無法多作理性思考,也不能容忍稍有不同觀點,而顯現出所謂「思想口號化,言語子彈化」可悲現象。此次馬先生輩對李前總統言論的直覺或激烈反應,似頗符合這一傳神形容。

上文所引李前總統三點看法,第一和第三兩項純屬所謂「鐵的事實」,不應有爭論餘地。第二項則雖然以一般國際共識而言,也是不成問題甚至是理所當然,然而若依所謂炎黃子孫獨特思維,卻是幾近叛國大逆不道。馬洪等人勃然大怒,重點也即在此。本文即就該三點作一檢視。

二次大戰期間,台灣依國際法即屬日本,為日本帝國之一部分,所以當時台日「同屬一國」純係陳述事實。若想連此也否定,則請問大戰期間台灣是屬於何國?

所謂「對日抗戰」,其意義即是當時中國政府以其統治下領土人民對日作戰。但在二次大戰期間,台灣無論在法理或現實層面都不屬於中國,而且不論台灣人民感受如何,台灣更是以日本領土地位,處於抗戰的對立面。如此則說「台灣也對日抗戰不是事實」又有何錯。

如果探討台灣對日抗戰是否事實,太容易引致某些人士肝火上升,則不妨另舉一例,試看能否多少釐清這一爭論。

二次大戰前的奧地利原是主權獨立國家,及至大戰爆發,納粹德國和西方盟國以及蘇聯大打出手時,則早已被希特勒進軍兼併,淪為所謂第三帝國之一部份,而被迫處於反納粹陣線的對立面,事實就是如此。試想今天若有一位奧地利老人宣稱,奧國當年也參加反納粹戰爭不是事實,則他所說是否有理?這時若另有一人挺身而出,痛斥老人「出賣奧國,羞辱人民跟作賤自己」,則該人頭腦是否已不太清楚?再進而言之,當年即使有部份奧地利人,感於亡國之痛而投入反納粹陣營,也改變不了奧國並未對納粹德國作戰這一歷史事實。然則李前總統所說台灣並未對日抗戰豈非同一道理。

談到李總統所稱,台灣人當時「身為日本人是為祖國而戰」,要知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認知,正是既然身為某國人民,該國即是祖國,是效忠對象,遇有對外戰爭為祖國而戰是天經地義。至於所涉及戰爭是否符合正義,此一祖國又是否該效忠的真正祖國,可謂都是某種程度以上知識份子才有的思維,不能期盼於社會芸芸大眾。

此所以迄至1922年才獨立的愛爾蘭,儘管之前長期飽受高壓統治差別待遇之苦,但一次大戰爆發,愛爾蘭青年仍以大英帝國子民自任,為心目中祖國出征作戰。更突出一樁案例,是印度原是英屬殖民地,人民所受不平等不公正對待,恐更遠超過日本政府之於台灣人。但在兩次大戰時期,也有眾多印裔土著官兵浴血奮戰三大洲,為大英帝國這一所屬祖國而戰。

今天若有愛爾蘭或印度史家聲稱,當年本國青年是為當時認知中的祖國作戰,是否也會被馬先生等人視為「出賣國家,羞辱人民跟作賤自己」?

馬先生、洪秀柱輩若真如此重視所謂「民族大義」,把昔時「身為日本人,是為祖國而戰」,亦即「人應為當時所屬國家而戰」視為大逆不道,則是否應把將近三百年間,所有視清帝國為「我大清」,為之效命作戰漢人,都一律斥為叛祖投敵、民族敗類應加口誅筆伐?

國人受傳統制式教育蒙蔽,每把滿清入主中國稱為外族入侵,明朝之亡是亡於外族。其實這一說法絕非正確,應該謂之外國入侵和亡於外國方稱恰當。

要知滿清原屬女真民族,和所謂炎黃子孫全無血緣關係,入關前有本身文字不說,更有大清國號和帝王年號,正是不折不扣的外國。所以可謂中國是亡於大清帝國這一外來殖民統治政權,而自從清帝定鼎中原後,所謂中國即成為純粹地理名詞。此所以日本一貫稱西方國家名之為中國的大清帝國為清國,即連電影名稱也是「明治天皇與日清戰爭」,無疑是更精確稱呼。

所以,滿清之統治中國領土,和日本之統治台灣也初無不同,兩者均是外來政權殖民統治,也都曾各自推行其皇民化。馬先生輩如果認為李前總統的「身為日本人,是為祖國而戰」論調是漢奸亡國奴思想,則同一道德譴責,是否也該施加於三百餘年來,「身為大清人,是為祖國而戰」的歷代漢人?

思想口號化,言語子彈化,英文原句是Think in slogans,talk in bullets。國人染患此疾,呈現此病徵者也大有人在,而且是藍綠色彩人士均有,並不限於上述馬先生等一干人。這或正是多年來台灣教育失敗的後果?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敏洪奎

敏洪奎
1972年曾以筆名「孤影」發表<一個小市民的心聲>,被當時執政當局引為宣傳利器。後因感嘆執政者保守極權毫無進步,開始為文呼籲外省選民放棄敵視心態,理性面對本土化的大浪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