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正面貢獻

 

習近平的正面貢獻
習近平的閱兵秀,多少有其正面貢獻,是即能啟發國人回憶往事,建立較正確抗戰史觀。(fzhenghu@flickr)

 

英國的遜王溫莎公爵退位移居法國未久,即興沖沖偕夫人訪問納粹德國。他此行除受到納粹官方隆重款待,希特勒本人更親自接見交談,可謂風光之至。

但公爵之此行,在國內卻招致強烈責難。其原因一則是當時德國大力擴軍備戰,已形成對英威脅,兩國關係已漸趨緊張,公爵訪德是明顯有欠考量。更重要的是希特勒上台後治國殘暴野蠻,世人多已視德國為非文明國家,以公爵身份更不宜自我作賤與之為伍,徒然助長對方狂傲氣焰。

英國輿論的責難,確是言之成理。公爵不顧國人感受貿然趨訪極權國度,唯一可能的解釋,是他不甘寂寞,不能安於連戰譏諷李前總統所稱PASSE,亦即過氣人物之地位,而硬要表現在政壇仍有票房價值。

溫莎公爵出訪納粹德國,已是將近八十年前往事。日前昔日中日戰爭,亦即所稱八年抗戰結束70週年,對岸中國即以此為由,舉行一場大閱兵以展示國威。國內以連戰為首,若干過氣政客也紛然前去捧場湊熱鬧。

很夠諷刺的是,連戰等人此行的動機,大致應也與昔年溫莎公爵無異,都是明知自身已成為連戰所稱PASSE,而又不甘於被視為過氣,而該等人物所受國內清議抨擊,緣由也和公爵訪問納粹挨批無甚差異,具見歷史有時確會重演,僅是舞台佈景略有不同,粉墨登場者也非原班演員而已。

習近平大人自編自導自演的閱兵大戰已曲終人散,船過水亦無痕,但他這齣戲也有若干值得玩味之處,或能啟發世人不少聯想,本文即列述如下。

其一是這場閱兵秀定名為「抗日戰爭勝利,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其他國家包括台灣也有紀念活動,但也惟有中國標榜其反法西斯戰爭這一層面。究其原因,是當年以蘇聯為首國際共黨,曾以「反法西斯」這一口號騙倒不少世人,今天中共也忍不住重施故技炫耀一番,以凸顯自身正義色彩,但結果恐反是自暴其醜。

當年德、義右翼極權國家非和平非文明崛起,西方民主國家知識界深感厭惡但也無奈,蘇共原已被德、義視為死敵,乃順勢打出反法西斯旗號,以反法西斯急先鋒自居,而迷倒西方大批文化人和青年學生,成為其得意傑作。

其實蘇共統治之恐怖殘暴較德、義尤甚,只是希特勒輩頭腦愚蠢,不獨不加掩飾,反而得意洋洋展示統治下的醜行暴行,而讓蘇共能以反法西斯號召博得廣大認同。

如果試為法西斯下一定義,列舉出法西斯統治各種特徵,誰符合條件即是法西斯,則昔日的蘇聯和今天對岸的人民共和國,都能立即對號入座,右翼與左翼極權主義也原無差異。今天對岸赤色法西斯主義者大張旗鼓,紀念所謂「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國人也只能報以苦澀一笑。

其次是對岸中國的紀念文宣,是將這場所謂「八年抗戰」,定調為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民族聖戰,而國內國民黨的相關文宣也是同一論調,連戰在北京且聲稱當年是國共分別領導正面、敵後戰場,全面抵禦外侮侵略云云。然而這套說法都在在值得檢視。

所謂「八年抗戰」,究竟是不戰亦亡,不得不戰的民族聖戰,抑是中國誤中史大林奸計,把原該由日本和蘇聯對打的仗「硬搶過來打」,徒然當了冤大頭?國人若有興趣,不妨就有關資料文獻作一冷靜探索,應不難獲致正確結論。

至若「八年抗戰是中華民族的全民戰爭」說法,即更值得檢討。依照大中國主義說法,所謂中華民族,即是在中國政府統治領域所及,眾多不同民族的統稱。若依這一定義,則所謂「中華民族全民抗戰之」說即站不註腳。

要知在中日戰爭期間,可能有西南若干少數民族人民,確是摻雜在川軍、桂軍部隊,對日作戰:;但國人熟知的西藏人、維吾爾人和蒙古人,則全然未捲入這場戰爭。如此則明明純然是漢民族之戰,何能稱為中華民族的全民戰爭?

不僅如此,上述西藏人、維吾爾人和蒙古人,對這場中日戰爭應也不會有太多熱情,甚至是普遍無感。此蓋因雙方不論孰勝孰敗,對其自身都應無甚差異,未來即使落入日本統治,結果也不致比漢民族殖民統治更差。

近年以來,西藏人民不堪中國赤色殖民統治,已多次出現自焚抗議事件,維吾爾人更被壓迫到失去理智以暴制暴,隨機砍殺無辜漢人洩憤。日本人統治台灣,所行也多不公不義,但究竟未把台灣人逼到自焚抗爭,或隨機砍殺在台日本人,就此而言,是誰的殖民統治更黑暗更可怕更可恨?

最後要一提的是,習近平輩大肆紀念所謂「抗日戰爭勝利」,連戰也隨聲附和,指稱當年是國共分別主導正面和敵後作戰,儼然是兄弟共棄前嫌合力對外。然而中共在該場戰爭是存何居心,扮演何種角色,從毛澤東幾段談話,應可得到清晰結論。

當年中日戰爭一起,毛即聲言「蔣介石這股禍害,終於衝向日本去了」,言下是不勝幸災樂禍。多年後他回憶當時所採策略,也有一段名言,「讓日本多佔地,才愛國,否則變成蔣介石的國了」。他接見來訪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更表示要「感謝日本侵略」,幫他把國民黨打到休克。

習近平的閱兵秀,也多少有其正面貢獻,是即能啟發國人回憶往事,建立較正確抗戰史觀。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敏洪奎

敏洪奎
1972年曾以筆名「孤影」發表<一個小市民的心聲>,被當時執政當局引為宣傳利器。後因感嘆執政者保守極權毫無進步,開始為文呼籲外省選民放棄敵視心態,理性面對本土化的大浪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