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不得不悲觀

 

根據尼爾森最新公布的全球消費者信心及消費意願調查,今年第三季全球消費信心指數為九十九點,較第二季微幅增加三點,達到二○○六年以來最高的信心水準。反觀台灣則是因就業市場展望、個人財務狀況與消費意願三大指標,皆大幅滑落,指數較前一季下跌十二點至七十二點,居全球跌幅之冠。如此悲觀的氛圍,使得有近九成消費者認為台灣正處於經濟衰退,當中超過一半認為台灣在未來一年無法脫離經濟衰退。

經濟數據不佳、就業展望不樂觀,加上整體消費者信心不足,也影響到民眾消費意願。調查顯示,在扣除生活所需的花費後,台灣消費者仍將儲蓄視為首選(六十四%),而外出娛樂、度假旅遊與高科技產品升級等非必要支出意願,分別較上一季減少了十個百分點。

另外,台灣出口還沒好轉,財政部長張盛和說,我國十一月前兩週出口仍是雙位數衰退,且衰退幅度並未較前月縮小。張盛和赴立法院財委會報告,立委林德福質詢出口衰退問題,張盛和證實十一月出口尚未回溫。主計總處下週公布最新經濟預測,外界關切我國今年經濟成長率是否由正轉負,張盛和說,計算經濟成長率組成的因素有很多不同的指標,無法只單看出口的表現,因此他不便預測。

出口不佳一定會影響經濟成長率,政府真想要拚經濟,必須分散出口風險,不能太依靠中國來發展經濟。台灣對中國投資占對外投資的八成,對中國出口比重高達四成,當中國經濟成長減緩,自然衝擊到我國出口。而且,應該審慎分析、觀察基本內需結構面,例如行政院最近推出緩不濟急、遠水救不了近火消費刺激方案,能驅動消費者增加消費支出嗎?能使台灣今年GDP好轉嗎?拚經濟,要務實地從國內民間消費支出佔GDP比重達百分之六十的部分考量著手,使能產生立竿見影效果。

最重要的是,政府施政必須要體察民意,得到大多數民心的認同,才能讓民間消費信心增加、進而促進邊際消費傾向增加,讓人民對政府的施政有信心,使得願意增加消費支出、進而刺激經濟成長才是真正的正本清源之道。

(作者為東吳大學商學院兼任教授)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