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正義:政大生拒唱校歌的省思

日前落幕的政治大學文化盃合唱比賽,多個科系罷唱具濃厚黨國意識的政大校歌,或舉標語、演出行動劇抗議,讓政大校歌存廢再次引起討論。筆者認為,比起政大其他校園議題,一首大半年時間沒有多少學生唱的歌要改或廢,並沒有那麼直接明顯的影響。然而,這次事件卻能讓政大學生,甚至全國民眾思考,在「政治不要進入校園」的呼聲下,黨國意識如何從一甲子前明目張膽地進入校園,又在一甲子後根深蒂固的留在如今二十歲上下的學生心中。

政治大學文化盃合唱比賽,多個科系罷唱具濃厚黨國意識的政大校歌,或舉標語、演出行動劇抗議,讓政大校歌存廢再次引起討論。(圖取自政大創作校歌比賽臉書粉絲頁)

確實,現今蔣介石雖然仍以各種型態出現在校園、公園、廣場等公共場所,但現在的年輕學生,仍把蔣介石當成「民族救星」等神話的,確實已不多了。但奇怪的是,對政治冷感甚至反感的學生,看到校園裡隨處可見的蔣介石銅像、眾人琅琅上口的黨歌,乃至明顯為國民黨量身打造的國歌等符號意象,完全沒有一絲不悅;反而當有人透過潑漆、綁布條等方式要求威權符號撤出校園時,他們的反彈倒是異常激烈。

如此奇怪的現象,正是因為蔣家的威權遺緒即使不再是國民教育大張旗鼓強調的價值,但台灣號稱民主化後,對過往黨國意識的批判卻依舊不深刻,反而在父執輩的言談中持續流傳,潛移默化下變成不可挑戰的信條。

蔣介石與國民黨遺留下來的銅像或音樂、口號,卻依然被「去政治化」,在無形中持續發揮影響力。(取自網路)

蔣介石與國民黨遺留下來的銅像或音樂、口號,當然是政治,而且是讓人心痛、不該再出現的一段故事!然而,他們卻依然被「去政治化」,在無形中持續發揮影響力。既然同樣是政治符號,我們要的不是雙重標準,更不是甘為政治不沾鍋,而是勇敢批判,這樣的遺毒造成多少悲劇,乃至於撕裂社會?當教科書強調希特勒和毛澤東、史達林等獨裁者血淋淋的歷史,我們感到憤怒,同時也該為三四十年前甚至更久以前的台灣白色恐怖受難者感到難過,並意識這些人是在我們身邊遺留的銅像、旋律的統治和影響下導致的悲劇。

對歷史的同理心、對社會的反思,要從批判生活作起。除了矗立的銅像,每年九月到十二月,迴盪在政大校內的校歌,也是台灣歷史的一道傷痕。希望透過這次校歌事件,啟發更多人對轉型正義的反思。

(政大學生、政大野火陣線成員)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開講〉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