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業者找上政府當局開後門

 

在馬總統卸任前夕,中國國有清華紫光公司近來以資金大軍壓境,意圖從半導體產業的上游IC設計到下游封測大廠,一路入股、併購,讓所謂「紅色供應鏈」的威脅愈來愈具象。在此一紅潮效應下,台灣必須嚴肅探討政府決策程序的老問題,這個問題必須盡速終結,否則台灣的民主防衛機制始終都留有破口,人民不時遭到突襲也將難以杜絕。

一般人對於半導體產業的認識,或許不如食品安全等民生議題,理解的門檻高低有別,但是政府決策的原理是一樣的;半導體做為現階段國家的戰略產業,其牽涉的面向更是茲事體大,稍有誤判,足以動搖國本,是需要投注更大關注的公共政策。

中國政府有意染指台灣IC設計龍頭聯發科,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首先,聯發科希望中資參股,得以參與中國物聯網規格制定,當這個轉型需求出現後,聯發科找上政府高層溝通,要求規範鬆綁,以解禁中資入股;其次,政府當局接到這個個別廠商的需求後,未循由下而上的專業研析過程,而是由上而下強勢主導,交辦經濟部貫徹配合;第三,經濟部接到上級指示後,未及進行產業調查、利害關係人溝通,更未取得國會共識,即宣稱卸任前要放行;第四,在產業界、學界強力反彈後,立法院已經在朝野協商一○五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時,同意將通過主決議,現階段不開放中資投資半導體設計業,且在經濟部向立法院提出影響評估前,不得許可中國紫光三大併購案。第五,預算法第五十二條第一項規定,主決議具有強制力,行政機關必須依主決議辦理,因此喧騰一番後,本案暫時畫下分號,必須留待明年選出的新民意再做決定。

這樣的決策模式,基本上在近八年間反覆出現,兩岸服貿協議是前一個顯例,因而爆發公民運動,執政黨因而在去年底選舉慘敗,但社會也付出集體代價。不料,政府絲毫未從失敗經驗中記取教訓,在夕陽西下的權力基礎與民意支持下,繼續重複少數決定的行事風格,顯然我們的制度是出了問題。

這次的事件,尤其要提出來強調的是,聯發科想引紫光參股這件事,原本還沒這麼容易啟動社會警覺機制,但是中國紫光這「豬一樣的隊友」,竟然一口氣入股矽品、力成、南茂三家全球排名第三、第五、第九大的台灣封測廠,全球市占率達十七%,這可就驚動了社會大眾,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脫口說出「紫光這樣搞,讓我開放IC設計綁手綁腳」,十分道盡箇中三昧,從另個角度看,如果紫光沒這麼旁生枝節、粗魯壞事,這個政府不就準備要在更關鍵的IC設計開放上橫柴入灶了嗎?那麼這個國家的安全閥究竟何在?

問題不只這些,府院方面給聯發科開後門的打算並未終止,明年一月十六日選後,本案將重起爐灶再度搬上檯面討論,因此五二○卸任前仍是火線議題,這時將牽涉兩個問題,一是行政權是否能排除權力干擾善盡專業,至少應包括經濟部的產業佈局分析,科技部對機密敏感科技的把關,而後才可能提出客觀的政策報告,做成操之在我的投資審查;二是開放中資入股IC設計涉及辦法的變動,立法院又已做成主決議,明年二月一日成立的新國會結構,是另一個影響決策品質的場域,全體新選出的立委對於本案的態度,似乎在選前有必要表明,以提供選民投票時的重要參據。

不過,一個業者找上當權者就想打通關的案例層出不窮,在明年五二○之後仍可能發生,正本清源之道,應在民選產生的國家元首其治理國政、擬定政策的內部流程、行政立法的分際,乃至與業界及公民社會的溝通對話,必須符合民主程序,才可能獲致決策正當性,確保國民最大利益。未來該如何約制總統循正道而行?政治菁英不能再繼續迴避這個核心問題。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