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eTag不如開發APP

為了解決台北市的塞車問題,柯市長準備編列千萬以上的預算裝eTag來統計車流;這就好像在病人身上裝了心電圖,但心電圖不可能將病治好。

 

柯P首先要認知,台北市車比路多,本來就會塞車,因此塞車不是問題,民怨才是真正的問題!或許有人會說,民怨不就是因為塞車而來?當然不是,民怨真正的原因,其實是源於「沒有預期 」。

北市車比路多,本來就會塞車,因此塞車不是問題,民怨才是真正的問題。(資料照,記者羅沛德攝)

舉例來說,如果一個人出門之前就知道他要走的路線一定塞爆,而他又堅持開車出門,請問他還有什麼好怨的?塞車之所以引發民怨,是因為開車的人沒有預期會塞車,所以遇上塞車才會幹聲連連。因此答案很清楚,如果能讓大家充分了解道路訊息,民怨至少可以減少一半以上!

如何讓大家充分了解道路資訊?市府可以找專門做導航系統的業者,開發出加上道路資訊系統的APP,因為目前的導航系統只有路線導航,但沒有告訴用路人這條路線有沒有塞車,或是哪一路段車流量大,可以選擇其他替代道路,以及計算塞車狀況的預估到達時間等等。

試想,如果能讓用路人在出門前,將目的地輸入後就能了解以上資訊,用路人搞不好放棄開車而選擇大眾運輸系統,或是就算開車上路也不至於幹聲連連!

至於APP的道路資訊從何而來?其實現在的交控中心就有台北市道路的即時影像監控系統,只要每十到十五分鐘以人工方式輸入道路壅塞的狀況或百分比,讓APP可以抓到資料並研判路線狀況就足夠了。

當然,開發APP並不能完全解決塞車的問題,但至少可以讓民怨減少,這就是以心理層面來解決問題,比實質面的資源調度要來得有效得多,因為道路資源有限,心理資源無限,柯P不可不知。(作者業商,新北市民)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