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專論》翻轉南北失衡

 

首都減壓主張 台灣朝多都心發展

台南大地震,震出公眾的危機意識,也引發對相關議題熱烈討論。台中林佳龍市長日前從國土安全及分散風險角度,重申他的「首都減壓」主張,指地震如發生在台北,四千棟大樓恐將倒塌,首都受此衝擊,國家機能可能癱瘓;建議把立法院遷建台中,讓台灣朝「多都心」發展。

當過國安會諮詢委員的林佳龍這一倡議,點出台灣集首都、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於台北一地,對國家社會整體所帶來的風險。這一現狀雖有其歷史因素,它所導致的負面作用已然浮現,在台灣邁入新政治、新社會、新時代之際,值得列為嚴肅的公共議題,積極改革求變。

以人口來說,由台北市加新北市、基隆所形成的首都生活圈,人口逾七百萬,佔全國三成。住在首善之區,台北人未必都受益。由於過度擁擠,房價高不可攀、交通動輒打結、生活品質下降、市府錢多亂花等問題近年一一顯現,市民也多詬病。

除了過度擁擠,台北其實還有不少地理及人為風險。這次地震之後,市民才猛然發現,台北土壤液化嚴重,卻長年無人聞問,官府一直對此擺爛。核災疏散也是台北的潛在風險,總統府及一○一大樓距核一、核二兩電廠不到三十公里,若發生類似日本三一一福島核災,競選市長時的柯文哲,曾以「根本無解」、「疏散連想都不要想」形容這一風險。

土壤液化嚴重 官府擺爛無人聞問

整體而言,過度集中台北的後果顯而易見,而以台灣南北失衡最嚴重。主要由於中央政府長年施政偏差,以致除了台北之外,其他都會及縣市在資源分配、所得、福利都處於弱勢。尤其戰後長期執政的中國國民黨,獨厚台北的偏頗,是南北失衡的禍首;最壞的情況,甚至出現「一個台灣、兩個世界」的景象。高雄市長陳菊上月就此告訴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南北要公平,「我要的很簡單,公平而已」;言簡意賅,一語中的。

資源獨厚台北 一個台灣兩個世界

「南電北送」是南北失衡最顯著的事例。台灣整體不缺電,卻因區域發展失衡,須長期從南部輸送電力供應北部,特別是台北,台電乃投入大量資源於輸配電系統,不僅能源效率大打折扣,每遇地震、颱風、豪雨、土石流發生,綿延過程只要一座輸電塔或變電所出事,即造成大規模停電,整體經濟社會受創。一九九九年七月台南左鎮一座輸電塔倒塌,以致全台灣八成用戶停電;同年的九二一地震,北部停電逾兩星期,產業損失六百多億元。

南北失衡的其他惡果,近年也不斷浮現。重化及污染工業,尤其國營事業的工廠設在中南部,公司總部卻在台北繳稅,是失衡且不公的長期現象。

前年高雄氣爆事件,近年中部空氣污染危及居民健康事例不斷傳出,都是這種「生雞蛋無、放雞屎有」的具體案例。

污染在中南部 總部卻在台北繳稅

中央政府集中台北的副作用也不容輕忽。主政者「從台北看天下」,傲慢而自以為是,與台灣社會嚴重脫節。政府為服務人民而存在,官署理應貼近服務對象,府院及部會群聚「天龍國」,心態、作為及服務都距人民甚遠;高雄氣爆、台南登革熱、今冬寒害漁農災後處理,在在凸顯中央政府與地方民之所欲的扞格。這些現象,「對高雄有責任」的陳菊看不下去;當過立委的台南市長賴清德、林佳龍,對國會擠在台北而無常設議場、需花鉅額公帑租屋辦公的「流浪部會」也不以為然。

南北發展失衡不是新議題,但長年未解,負面效應嚴重,以致要求南北平衡之議一出,各方響應者眾。

從台北看天下 府院部會在天龍國

選後率先提出扭轉南北失衡問題的,是賴清德。他主張把總統府搬到台南,行政院及若干部會遷移中南部,以達成「台北為經濟中心,中部行政中心,南部政治中心」為目標。陳菊也呼籲新政府,成立總統南部辦公室,啟動部會及國營事業總部南遷。中部不僅有林佳龍倡議「首都減壓,台中先行」,彰化縣府也爭取國會到當地高鐵特定區。

上述主張,都出自民進黨籍縣市長,有人乃指為選後「綠營諸侯逼宮」。這是好事者想當然耳的政治語言,廉價而不真實。事實上,總統選戰中的蔡英文去年五月就宣示,要以南北均衡做為重新執政後國土發展首要政策,還提出三項「發展南方經濟」具體做法︰以國營事業引導南部創新產業、公地整合開發、國家學術及研發人才南進。在大選投票前的一月十日,她更有針對性地告訴台南市民,如果當選,要幫賴清德優先做兩件事︰掃除黑金、解決南北失衡問題。

不是諸侯逼宮 而是解決南北失衡

南北平衡的要求,因此義正詞嚴,既為矯正區域發展偏差所必要,也是台灣邁向多元衡平永續發展的基礎。上述地方首長倡議,是在高速鐵路已帶來台灣「一日生活圈」,兼有便捷交通及廣大特定區用地之利,為改善南北失衡老問題所提的新構想與方策。

如能在新民意、新政治的改革新時代產生實效,台灣的明天會更好。

(作者盧世祥是資深新聞工作者)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