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殤放假庸俗化

 

二二八適逢週日、廿九日補假一天,於是,從廿七日週末起,連放三天假,結果導致「二二八連續假期要到哪裡去玩」之聲,不絕於耳。「二二八」竟然失去了哀悼、紀念的意義,而成為莫名的歡樂代名詞?

二二八事件是台灣現代史上最為慘痛的悲劇。這場悲劇,是已經具備近代公民社會雛形的台灣,在遇上依舊以帝王思想統治人民的中國時,無法避免的衝突。結果,在當局的虛與委蛇與栽贓誘騙下,不僅許多人失去了寶貴的性命,更讓一整個世代的靈魂,遭到嚴重的摧折。

自從一九九○年代、政府著手進行二二八事件研究以來,迄今已經廿多個年頭了。然而,二二八事件的研究,卻並不是如同一些膚淺的人所認為的那樣:已經研究得差不多了。事實上,我們距離真相,還差得很遠。全台各地事件發生最基本的時間序列(time line)尚多未釐清、死亡人數依舊爭論不休……,這些未明的真相,不僅導致眾說紛紜,甚至提供反動派絕佳的模糊空間,讓他們得以繼續散播謠言、混淆視聽。

這些模糊空間之所以會產生,主要來自兩個面向:一是相關史料仍多所缺漏,一是研究者史學方法的基本功夫嚴重不足。質言之,相關史料的蒐集及檔案的解密與開放使用,固然重要;惟研究者仍必須有鑑別史料、考訂史事以重建事實的能力,始能克盡其功。事實上,在台灣亟待轉型正義的此刻,二二八事件的研究,不啻是吾人能否進行轉型正義的試金石。

因此,於今之計,除了應該繼續二二八事件的研究、以釐清真相並傳達給社會大眾知悉之外;二二八既然是國殤日,就不應放假,以免導致可能的庸俗化後果。至於各界的紀念儀式,不僅應該繼續(參加者給予公假即可),當天也應通令全國各級政府機關,降半旗以表達哀悼之意。這樣做的目的,旨在不斷提醒世人:讓悲劇不再重演的最好方法,就是記取歷史教訓,並讓它深刻的銘印在心中,永誌不忘!

(作者為私立天主教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台灣歷史學會理事長)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陳君愷

陳君愷
輔仁大學歷史系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