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 真的會死

 

有一件大事,如果能做成,將集各項公平正義:包括世代正義、職別正義、轉型正義於一身,因此是翻轉人民對政治低度信賴的關鍵路徑,那就是年金改革議題。這個道理,凡為政者都明瞭,之所以留到今天還未實現,可見其為超高難度的挑戰,因而令所有希望留下歷史地位者鎩羽,從而留下一世罵名。

年金改革之所以多艱,不僅因其為長期積累的遺留,更由於牽涉到人,以及人的利益,東西方類似變法失敗的案例不可勝數。馬英九政府在二○○九年成立「年金改革專案小組」開始推動改革,並在二○一三年將草案送立法院,國家元首並且向社會喊話「今日不做,明日會後悔」,結果儘管掌握國會多數,卻因不做會死(國家破產)、做了也死(危及政權)的猶疑,決定向鐵票妥協,而虛應故事,最終仍然因為失去民心,導致今年總統與國會大選出現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雙輸慘敗,證實:不做,更保不了政權。

年金改革是新總統在競選期間的承諾,蔡英文女士稍早曾估計在半年內提出方案,召開國是會議凝聚意見,期望在一年左右完成。可以預見,在其五二○上任後,各方必然會緊盯進度,追蹤新政府的決心與落實能力。基於前述時間表可謂緊湊,為使改革能夠爭取理解、減緩阻力、真正啟動,並且能夠短期見效,解燃眉之急,檢討過去失敗的經驗,擬定階段性分期目標恐怕較為務實。

根據軍公教退撫基金管理會的統計,二○一四年的收支結餘,軍人退撫基金負三十九億,預計二○一八年破產;公校教師退輔基金負四億元,預計二○二六年破產;公務員退撫基金稍緩,但也可能在二○二九年破產。「看得到領不到」,已不是風險,而是就要到來的危機,事實上軍公教人員的老本首當其衝,理當共同投入改革的行列,健全基金財務以自救,已無再污名為階級鬥爭、藉之拖延,或挾信賴保護、負隅頑抗的口實。

為求改革快速,激勵社會,新政府的年金改革首應提出具體措施延緩破產壓力,其方法,不外修法調高提撥率、動支政府預算彌補基金虧損、調降退休軍公教優惠存款十八%。其中特別是一九九五年之前年資優存十八%的爭議,每逢選舉,屢屢成為征戰議題,對按照國家制度受領者實為不公,首應加大力度達成共識。

探究舊制設計之初衷,係以兩年期銀行定存利率的一.五倍,做為計算優惠利息的浮動標準;一九六○年底才以行政命令固定為十八%,對照近三十五年的一般銀行平均存款利率,最高為九.一六%(一九八二),亦有兩倍之譜;何況自二○○三年,十餘年來民間平均存款利率持續均在一點多、甚至破一的水準。因此十八%應減至多少方屬合理?以上的比較基礎,當是制度調整的參考。

至於年金的長期改革,必須把所得替代率降至適當的比例,目前軍公教退休後的所得替代率高達九成以上,關中版的考試院方案希望降到八成,在舊國會被國民黨喊卡,這個問題可以把歐美各國的情況拿出來理性估算,六到七成是國外較普遍的區間,民進黨取得多數的新國會,必須面對這六十年來首次出現的歷史機遇,將公部門退撫現代化、健康化、正常化,完成轉型正義的其中一塊重要拼圖。

此外,近年來社會關注年金改革的氣氛日熾,許多靈活的構想也在社群平台上討論,諸如,退休人員成為國外旅遊、消費大宗的現象,有人思考退休金可否多加挹注國內消費的可能性,因此部分退休金改發國內替代券,成為促進經濟的正循環,類似的許多創意提議,皆有其利弊,政府部門不妨舉一反三、詳加評估,促進對話。

「今日不做,明日會後悔」,總統輕諾,如今已經成讖。對於台灣來說,箭在弦上的年金改革,應是新政府改革元年的重頭戲,非發不可,且要射好射準。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