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國語

 

ㄅㄆㄇ是在一八九○年清朝末期維新失敗,逃到台灣被總督府招聘的語言學者魯戇章,和逃到日本的官員王照,參考日文假名而開發出來的漢字(北京語)表音符號。早期的日語羅馬字表記跟台灣一樣,都是由基督教傳教士傳入。一九三七年明治政府以內閣訓令告示公布,後經多次修正,於一九八九年獲得國際標準化機構(ISO)認定。

一九八三年獲ISO採認的漢語拼音,最初是在一九二九年,共產黨為了滯留蘇聯的十餘萬名勞工識字,而開發的漢字發音。一九三三年傳到上海稱為「北方拉丁文」,一九三九年召開「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時,上海語言教育學會提案採用,但被教育部否決而胎死腹中。

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由於史達林的一句「語言沒有階級性」,俄國式或拉丁式的爭論因此定案。由此可見語言的通行與否也受制於政治。

我白天在大學以漢語拼音教中國語,夜間則針對社會人士,用教會羅馬字教台語,另外一班「台灣中國語」則以漢語拼音授課。台灣中國語班最初以「華語」廣告,但只招到兩位,後以「台灣公用語」則增加了一位。去年開始因本校新開設「巴西葡萄牙語學科」引發靈感,而使用「台灣中國語」的名稱,終於招募到七、八位對台灣有興趣的學生。

台灣欲發展羅馬字有其難處,這從成大蔣為文教授的全篇羅馬字台語文可知,一般人若想閱讀該文還得花費一番工夫。台語羅馬字和漢語拼音都是表音文字,日本的假名雖非只表音文字,但日本的語言學者也反對完全使用假名羅馬字表現,從日文的全國性報紙使用漢字夾雜假名即可理解。

語言若想求得全體國民的認同,相當困難,更不用說與國際接軌。我個人認為目前電視報導的台灣國語(北京話),夾雜福佬語、客語、原住民語、日語等。今後如能混合一體成為共通語,並研究一套發音體系,倒是比較可行的辦法。然後配合台灣主權的成立,自然能與國際接軌。這也是我多年以來的企盼。

(作者為日本天理大學國際學部講師)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