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明星 德國的技職生

 

這一兩天我們小城的地方報紙,刊登了大幅版面的職業技術訓練的介紹,這次是報導焊接金屬手工業,招攬相關鋼鐵工業做焊接鉗工的職訓生。除了報導這個工作內容外,也強調這方面人才很被需要及這個工作的實用性;並且強調這個職業是現今所有營建工程都可能用得上的職業。報導中也登上好幾則職訓生親身體驗的感想。

最近建中校長一直在強調明星高中學校的重要性,但是台灣工業經濟要持續成長,光有頭殼沒有手腳要如何成長呢?傳統以來,就強調考試考得好,才是社會需要的精英;那麼產品的製作與營造的實務工作,誰來執行呢?

德國社會雖有精英,但是他們非常尊重會動手做事的人。很多人雖然進不了大學,但是學校教育九年或十年以後,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的職業學校,他們覺得更是難能可貴。在實用高中與基礎中學的中學生,他們的目標不是上大學,但是他們都會去職場實習一兩個星期,探索自己就從工作場域中開始。有的人喜歡玩摩托車,就可以去賣摩托車的店家實習;喜歡動手修理的,也可以去腳踏車店學習裝修;有些想走醫療行業的,也可以到醫院實習。通常非普通高中的一般中學畢業生,大多有過實習經驗,就會比較自己的性向,知道以後職訓該申請什麼,也比一般普通高中生更清楚自己的性向與志趣。另外,一般德國普通高中畢業生,有些還不知性向者,通常也不會馬上去唸大學,他們多會去做志工,去海外學語言等,也有希望去找職訓,學得一技之長。

德國的教育注重實用性,他們沒有士大夫為貴的老舊觀念。也是因為這種注重手工的觀念,讓德國一直到現在手工業的製造,仍是獨步全球。他們喜歡用手做事,也珍惜用手親自做出來的製品。在大學課堂上,有些女學生還會邊聽課邊織毛衣或襪子。在火車上或任何閒暇時間,都常有人會低頭織東西,看了讓人傻眼。在家中,修腳踏車、裁縫窗簾及抱枕都是自己來;自己烤蛋糕、麵包,都是基本要會的家務。總之,德國人除了喜歡看書、也是個崇尚手工製作的社會。對於讀書不會動手做事的所謂精英人才,在他們眼中其實是很蠢的專業白痴。

但願台灣的職業學校,社會可以多肯定一些。教育重視職業的專業訓練,可讓眾多學子訓練手腦並用,讓他們深具信心地走自己喜歡的路。

(作者著有《借鏡德國》)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劉威良

劉威良
德國台灣協會前會長,台灣護理師、德國護理師及精神病患專業照護人,德國失智者專業照護人、從事動物輔助活動、教育及輔助治療的研究與資料搜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