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0.84%,馬政府終於做到了!

 

「化獨漸統,全面振興中國」是馬英九總統夢寐以求的政治目標。回顧他執政八年的軌跡,以「全面推動與中國之經濟統合,邁向終極統一」來形容絕不為過。

要振興中國,當然就要把台灣的資金、技術、人才挹注中國,協助其經建。資金、人才日漸枯竭,技術外流的台灣經濟即必然委靡,成長率必下降。今年首季中國成長六.七%,台灣則降到負的○.八四%,就是全面振興中國的必然結果,馬政府是做到了,但台灣青年失業、二十二K經濟如影隨行。

二○○八年他高舉六三三,但所推出的卻清一色是「一中市場」政策,如全面直航、ECFA、松山—虹橋(滬台一日生活圈)、TDR(台灣存託憑證)、F股(海外回台掛牌)、寶島債、滬台通等,哪一個不是為了與中國的統合,為了利於資金挪移中國而設計?(註:大「中國」小「台灣」經濟體的統合必產生大吃小、「中樞中國、邊陲台灣」的結果)。

我們也不無懷疑,近二年政府力推的「打亞洲盃」也只是項莊舞劍志在沛公,讓國銀對中國授信之暴險金額衝到四兆元。影響所至,股市破八四○○防線,出口連續十七個月衰退,工業生產製造業年減四.一六%,半導體也減了六.○二%,顯示台灣的製造業頹勢正在擴大(註:馬政府去年迅速批准聯電、台積電到中國做巨大投資,此種割肉餵虎的政策必在四、五年後反噬台灣)。

問題是:悶經濟對台灣言是災難,但對馬總統的「終極統一」言即是目的,國力尤其是經濟力之消退,必降低盟國對台之支持度,助北京「統一霸業」之達成。馬政府耗費了國家資源,千里迢迢派遣拉法葉艦至一六○○公里遠的沖之鳥島護漁,挑撥第二島鏈的爭端,亦正流露出他心田裡強烈的中國情懷。

或者有人問,他不知悶經濟會搞垮政權嗎?他當然了解,也做了萬全準備。「服貿—貨貿—自經區」就是馬政府「悶經濟下維持政權」的政治設計。他盤算,如果二○一三年六月服貿順利過關,加上貨貿與自經區敞開國門,國共足足有兩年多時間推動「入島、入戶」,以大經濟體之優勢,水銀瀉地密集控制台灣民生事業的每一角落,大選時是上萬超級地方樁腳,誰敢攖其鋒。只是算計不如天意,九月鍘王不成,太陽花學運繼起,成功阻擋了「服貿、貨貿、自經區」的終統設計。

太陽花把台灣從「被統」的鬼門關拉了回來,但五二○的那天起,迎接新政府的又是「終極殖民統一架構(ECFA)」留下來的「負○.八四%悶經濟」。八年沉淪,不是幾個月或一年二年就可逆轉的,要三年或四年,且還需新政府對「找回台灣經濟主體性」之堅持、全民的認同與配合。

(作者曾任第一銀行總經理、董事長及總統府國策顧問)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黃天麟

黃天麟
1929年出生於澎湖。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 曾任第一銀行董事長、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國策顧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