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主進行曲」取消部分演出的感想

吳俊益 (補教老師) 
【專文】「台灣民主進行曲」取消部分演出的感想
蔡英文總統就職典禮,紙風車劇團「台灣民主進行曲」的表演片段。由於某些社運人士對表演內容有意見,部分橋段被迫刪除。(擷取自直播畫面)

 

據報載,總統就職典禮表演節目中的「台灣民主進行曲」,內容出現了「明天拆政府」、「要孩子,不要核子」、「我是人、我反核」等抗議標語,被認為消費社運團體,遭若干社運團體抗議,甚至有人直指民進黨太狂妄。縱然經導演柯一正解釋是紙風車的創作,與民進黨無關,而發言人黃重諺也緩頰說:「這是為了提醒新政府團隊時時警惕自己,民主來自人民的奮鬥,不能漠視人民聲音。」卻被譏為作文比賽,最後相關橋段仍被刪除。

這則新聞讓個人有些感想就教:

一、社運團體未免欠缺幽默,也太神聖化了自己。社運團體固然大多是對爭議政策為弱勢者發聲,或者要求權力者要在程序上更完備,出發點良善且辛苦,但不表示這個社會不能有其他的聲音。如果凡事都覺得政治部門在打壓或嘲弄,似乎也讓人感覺你們對議題的堅持會不會也是鐵板一塊,很難協調。

而且,如果社運抗爭真有一些成效,竟會害怕民進黨收割他們的成果。似乎社運界也不見得都不求問達,也會在乎別人怎麼看待他們的行動。

再者,許多社運團體批評民進黨在若干抗爭活動裡缺席,這應該是事實,但有些倒果為因。這些年社運團體長期不願有政黨介入其活動,以免他們的理念被染上特定政黨立場,讓執政黨有理由藉由輿論指控其背後有黑手指揮,削弱了抗爭的道德高度。民進黨為了避免被模糊焦點,自然選擇不介入,至少不公開支持,這應該是好意,竟被說成不盡力,收割成果,實在兩難。

二、民進黨經此批評,不力挺紙風車的創意理念,竟選擇刪除該節目,或許是不想在這慶典上橫生不必要的枝節,但也顯出遇事退縮的本質,讓人對她的執政改革,打了些問號。雖然這不至於用「一葉知秋」來形容,但蔡氏風格在此也透露些端倪。

三、此事件也讓藝術工作者學到了些課題:民主社會裡創作自由固然在應然面是受到保障,但實際上卻會在很多場合遭到壓縮,尤其是牽涉拿公部門預算或遇政治議題的時候,任何觸及社會敏感神經的演出,例如族群、性別、階級、宗教等,即使是絞盡腦汁才想出的創意,只要「政治不正確」,主事者礙於選票或其他考量,撤換演出往往也是一瞬間而已,即便是柯一正大導演最後也只能同意拿掉。

這一事件,也讓人體會柯導感嘆的:「紙風車全台演了兩百多場,觀賞者像在看台灣近代史,沒有人抗議」,「相似的劇碼搬到府前演出,卻引起這麼大的抗議和指責」。他雖然一開始就不贊成承接這場活動,但相信經此事件,藝術與政治的異同一定讓他別有一番不同的體會吧。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