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臺灣地名的貓與猫

 

 

臺灣有些地名當中有個「貓」,以前寫成「猫」,讀「bâ」而不是「niau」。例如,貓空在1904年的〈臺灣堡圖〉中寫成「猫空」,音標「バーカン 」,可見其發音是「bâ-khang」。臺北捷運公司不懂地名,將貓空廣播成「niau-khang」。結果積非成是,現在講正確的發音反而沒人懂了。


翁佳音與曹銘宗在他們合寫的地名書《大灣大員福爾摩沙》中有一段說明如下:
 
在早年的台語漢字,「貓」(Niau)是貓科動物,「猫」(Bâ)卻是不一樣的靈貓科動物。

過去,我也曾主張「貓是niau、猫是bâ」。不過,當我對地名做了更多研究之後,現在認為這個說法有必要再修正。

確實,大多數「猫」都讀「bâ」,包括猫盂(苑裡鎮)、猫霧梀(南屯區)、猫羅(芬園鄉)、猫囒(魚池鄉)、猫兒干(崙背鄉)、猫仔坑(恆春鎮)。不過,有沒有反例存在呢?



第一種反例是「猫」讀「niau」,著名的打猫(民雄)就是。〈臺灣堡圖〉記錄打猫的發音為「ターニヤウ 」,也就是「tá-niau」。我遇過的在地人也都斬釘截鐵說是「tá-niau」,從來沒聽過「tá-bâ」。在地人對自己的地名是先認識音才認識字,不易受字形誤導。由此可見,打猫真的源自類似「tá-bâ」的音嗎?不無疑問。

此外,臺灣南端的「猫鼻頭」也是「niau」。〈臺灣堡圖〉記錄其發音為「ニヨーピータウ 」,亦即「nio-phīnn-thâu」。有趣的是,這是潮州腔。

第二種反例是「貓」讀「bâ」,位於竹北的貓而錠就是。請注意,這個真的是筆畫較多的貓,記音卻是「バ 」,也就是「bâ」。


因此,目前我的看法是:貓與猫這兩個字是混用的,有可能是「bâ」,也有可能是「niau」。那麼,看到這兩個字要怎麼發音才對?很抱歉,從字形沒有辦法直接看出來。這不就是漢字最惡名昭彰的特徵嗎?不過,我還是有個經驗法則。如果這個地名看起來就像是源自南島語,那麼通常是「bâ」,八九不離十
< 資料來源:地圖會說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