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磨兒」帶來的感動與靈感

 

「地磨兒」帶來的感動與靈感
屏東縣三地門鄉地磨兒國小。(圖片: 下載自地磨兒國小官網)

蔡英文總統就職典禮上,一群穿著雅緻醒眼的原住民小孩,用排灣古調做為引頭和陪襯,演唱「國歌」,嘹亮的歌聲響起的那一幕,許多人驚艷,感動…。我一向拒唱由「中國國民黨黨歌」代理的「國歌」,但我這次感覺截然不同。

這群小孩是來自屏東三地門的「地磨兒」國小。就在一個月前,我才在該校伍麗華校長的邀約下,參訪了這座小而美的山村小學。從校名、各種佈置設施,到排灣與魯凱小孩純真微笑,我早有太多的悸動。所以當他們站到總統府前發出嘹亮歌聲時,我的感動加劇,靈感泉湧。於是我在臉書貼上我參觀地磨兒國小的照片,並寫下:

『就是這裡—「地磨兒國小」,他們的小孩用南島民族排灣古調來演唱「國歌」。如果不是因為「國歌」實際是「中國國民黨黨歌」,這真是很完美的結合。這個嘗試,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靈感—「外來」與「本土」是可以融合的。』

我的貼文引起許多臉友的共鳴,特選其中數人的回應與大家分享:

YC Lee:
「這個古調歌詞超棒的,完全不遜中國的詩經或是布蘭詩歌啊!」、國歌領唱排灣語:杜玉蘭瓜樂;和聲編曲:Muni Takivaljt;鋼琴編曲:唐佳君;歌詞(翻譯)/國歌:

排灣族《榮耀頌》領唱
Qualjaiyui(這是一個榮耀的時刻!),kiqau ngi ta i lemas(祈求上天 ),
papupicu li a nga dri(賜下勇氣),papucaqua ni anga ta(與智慧)
si rasudan ta kuni(引領她治理這國家),qualjaiyui(這是一個榮耀的時刻! )
Qualjaiyui yo hei
(這是一個榮耀的時刻呀、嘿! )
∼間奏一∼
i ye yo a i ma lu(耆老說: 生命要生生不息),i ye yo la (就要與自然),
i ye yo a i i ye yo a i (共融共好)。

∼間奏二∼
國歌大合唱

kelju senasenai a mapuljat(來吧!朋友,我們一起來唱歌)/ 三民主義 
papuljati tua tja varung(我們齊心用心祈禱)/ 吾黨所宗
inika pu tisun(不分你)/ 以建民國
inika pu tiaken(不分我)/ 以進大同
Kavala nga a tja kinateveteveljan namarasudj saka namaita(我們是被人稱羨的國家,團結又合一)
/ 諮爾多士 為民前鋒
neka nuri namaya tjaunitjen (沒有人像我們一樣) / 夙夜匪懈 主義是從
neka nuri namaya tjaunitjen (沒有人像我們一樣) / 矢勤矢勇
neka nuri namaya tjaunitjen (沒有人像我們一樣) / 必信必忠
nasulivat saka namarekiljivak (和諧又相愛) / 一心一德
nasulivat saka namarekiljivak (和諧又相愛) / 貫徹
nasulivat saka namarekiljivak (和諧又相愛) / 始終
nasulivat saka namarekiljivak (和諧又相愛)

i la ho! 

Pasoa Yang:
開始我還以為新政府把國歌改了,自high3分鐘。

Vincent Tsai:
光這個校名就讓人肅然起敬…。

黃永達老師:
這個國小的校名令我流下熱淚…,我想推動我的母校─鳳林國小(出產120位校長的客庄國小)正名為「馬里勿」國民小學。
小朋友唱的國歌若是台灣翠青(或美麗島)歌詞,排灣語發聲,排灣曲譜曲(或加阿美、布農曲)~我會感動興奮得哭起來…。我倒認為~台灣國歌就用[美麗島]+[台灣翠青]做歌詞(用台灣三大母語發聲),以排灣、布農、阿美、賽夏、福佬、客家代表曲接續來譜曲…若有,我將天天唱國歌…。
紐西蘭大學高中球隊隊歌&開場舞大多是毛利人的Haka歌舞。一幕紐西蘭高中學校學生(大多是白人)跳毛利戰舞,來迎接一位因病去世靈車回校做最後巡禮的白人老師,害我每看一次流淚一次…。

楊長鎮(客委會副主委):
南非白人政權原用「南非的呼喚」為國歌。曼德拉他們的非洲民族議會集會時則唱黑人的聖詩「天祐非洲」為非正式國歌。曼德拉當總統後,先採雙國歌,後來則融合為一,並以多族語言混用。我覺得台灣可參考此例,將台灣翠青與現有國歌混融,再以多語混用。目前並無國歌法,創作一首大家願意一起唱的國歌,值得努力。(其實我每次唱台灣翠青都改成客語)
總之,「地磨兒」國小帶給我們的靈感:「外來」與「本土」是可以融合的,可以一起落地生根!不過,由黨歌僭越的「國歌」不包括在此。


屏東縣地磨兒國小派出合唱團在總統就職典禮上演唱,圖為合唱團行前記
者會。(圖片: 下載自地磨兒國小官網)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筱峰

李筱峰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曾任《八十年代》雜誌執行主編,報社記者、編輯、主筆;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