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議?關切?傷感!

今年台灣參加WHA作為「觀察員」,WHO中國籍幹事長要把這與「一個中國」連在一起,我們反對,並一再說已經遞交「抗議信」給WHO。現在該信內容部分曝光,其中僅用「關切」Concern,未用Protest,連國民黨立委都批評「根本不是抗議信,只是說明信而已」。政府說Concern「關切」在外交語意上等同「抗議」,正式外交信函上很少使用「抗議」字眼,「關切」已經十分「強烈」,僅是沒有達到「要戰爭」的程度而已。真的嗎?

我向WHA抗議信函。(記者邱燕玲攝)

外交辭令之「美」,在於其含糊不清,可作任何甚至相反的解釋。我國人打傷他國人,我可以表達「關切」,可以說這等於表示「道歉」。對方也可說「關切」,說這等於表示「抗議」。我國人燒掉他國國旗,可以表達「遺憾」,說這等於「道歉」了,他國也可表示「遺憾」說這等於「抗議」了。WHA要把我們參加視同承認「一個中國」,我「抗議信」優雅地說We do not think it is necessary to do so.(我們不認為有必要這樣做)並說這已是「嚴正強烈」的抗議了。

近來中國發明另一種說法。它反對他國某種行為(如:「台獨」)時說「這會傷害我國人民的感情」。我國也模仿之,反對他國某種行為時(如近二千枚飛彈瞄準台灣的中國)說「這傷害台灣人民的感情」。不過,人家是十四億人民的感情,我們僅是二千三百萬人的感情,人家之量大大於我們矣。

為了在WHA作區區「觀察員」,結果作五分鐘發言,不知費了多少心血,動員多少人力,花了幾千萬,鬧得雞犬不寧,作為台灣老百姓之一,實在不堪「關切」、「遺憾」及「傷感」,覺得實在「不認為有必要這樣做」。

(作者為前總統府資政)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彭明敏

彭明敏
建國會會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