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何以答非所問?

 

記者鄒景雯/特稿

政府對外最有效的說明是就題答題,既不能避重就輕,更不能答非所問,如果防衛性過當,只會更加啟人疑竇。

七月一日晉升的卅七名將官,是否輕作戰、重機關?這是一個客觀的事實問題,總統府如果要證明這不是真相,只要逐一將卅七名將官的背景資歷分析給外界聽,就可以輕易反駁;但總統幕僚不走這個正途,卻去扯廿七個晉任者是馬英九任上佔缺的,十個才是蔡英文拔擢的,只想把責任進行切割,這不等於是間接承認了這個結果為真?

其次,總統府既然強調五二○之後佔缺的只有十位,但當外界要求說明是哪十位?或哪二十七位?總統府卻避而不談,這是有何難言之隱?事實上,對於這份晉升名單,記者本來就是點名負責呈報的國防部該給個說法,總統府急著插什麼嘴呢?

馬英九在今年元旦晉升最後一批將官後,一月十六日選舉一揭曉,理當人事凍結,若有必要人事調動,雖屬總統權責,也應與新總統當選人協商,斷無切割責任之理。若舊總統未予尊重,即使在五二○之前讓人先佔缺,新總統在核定時,當然具有實質決定權,如果當時決定要尊重國防部的呈報,事後就是概括承受,怎麼這時還會去做區分?卻又區分不出所以然呢?

總統幕僚以李喜明、熊厚基為例,反駁作戰單位與機關之別,這叫做指鹿為馬。外界描述的是政務副部長未採文職慣例,李喜明仍掛上將就任,造成上將擴編,與這次晉升根本無關;觸及熊厚基,則是在討論有關新部長要帶自己人可任部長辦公室主任,不一定要變動政務辦公室主任的問題,記者問東,總統府竟說西的目的何在?

最荒謬的就是居然舉例很多人拿過莒光連隊獎項來說嘴,這是什麼層級的競賽?何不乾脆強調這些晉升將官當年官校畢業後,全都下過部隊好了。

國防是國家的,是一致性的,新聞界檢討的是,這次晉升的一個現象,一個事實,並要求國防部就這個名單背後的建軍備戰思考有所解析,以釋疑慮,這有這麼難答嗎?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