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書的世代

 

 

最近,一位美國朋友跟我分享有聲書的檔案,我才終於進入了有聲書的世界,利用煮飯、洗碗、或拖地的時候,把兩本書給「聽」完了。發現在這個螢幕無處不在、用眼過度的時代,用耳朵聆聽,是一種比較不會分心、也比較有全身感覺的吸收方式。

在美國,或許因為大家通勤開車的機會很多?有聲書具有一定的市場,出版社也會找一些名人來錄音,形成話題。比如說,滾石樂團傳奇吉他手Keith Richards的個人傳記「Life(搖滾人生)」,就砸重金請到好萊塢巨星強尼戴普擔任朗讀。但也有像是Librivox的非營利組織,號召志工錄音,把已進入公共領域(the public domain)的作品,都轉成有聲書,放在網路上,讓大眾免費使用。

 

突然想到,台灣文學作品都能轉成有聲書多好!因為,當我在讀一些台灣本土作家的作品時,每每讀到台語發音的部分,就會有點卡住,不是很確定我是否念對了(對不起,台語程度太差),但畢竟語言是要聽、要說,才會活!我想,如果我能夠用聽的,來認識這些經典作品,一定會更有感覺。

想像,找副總統陳建仁來錄馬偕的《福爾摩沙紀事》,找本土創作型歌手施文彬來錄吳濁流的《無花果》,找新生代作家盛浩偉來錄陳舜臣的《青雲之軸》,找主持人鄭弘儀來錄宋澤萊的《打牛湳村》…有沒有可能?會不會掀起另一種台灣文學的熱潮?

據說,在那沒有電視可看的年代,在那廣播劇的狂飆年代,每個家庭工廠都有一台收音機終日播放廣播劇,陳一明、張宗榮、吳影...等廣播劇達人各顯神通,抑揚跌宕的腔調,讓聽眾聽得如癡如醉。有沒有可能榮華再現?

但另一方面也覺得,自己之前對台語之所以無法共鳴,是因為生活中所接觸到的台語表達,非常有限,都是被刻板印象化的,台語連續劇盡談一些小三、婆媳、風水、前現代的東西。2013年,在網路上看到陳奕齊用台語作政治宣講,大為驚豔,去年底,收看了公視製作的連續劇「燦爛時光」,今年,還有三立的「紫色大稻埕」,終於聽到台語表達的不同面向,原來,台語能表達的不只有「沒用啦!」「惦惦啦!」,原來,台語也可以用來討論美術創作,爭取政治權利,反省男女不平等的社會風俗…。

「紫色大稻埕」劇中,銘新劇團代表的是超前那個時代的聲音,不論是女主角莊如月在成名作「終身大事」中,站在舞台中央,大聲宣誓:「我e人生,我家己決定啦!」或是後來劇團演出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人民公敵」,台上台下齊力對著前來進行思想檢查的警察大人喊著:「他討厭家己e國家,他怨恨家己e人民!」這些,都是從小在「貶低台灣主體性」的教育下成長的我,無法想像的台語表達。

 

 

 
 
 
< 資料來源:三際信息站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