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國家認同問題──院士和總統的對話

 

還是國家認同問題──院士和總統的對話
總統蔡英文宴請院士時表示,她特別感謝廖俊智願意回台,扛起台灣學術研發工作重責。圖前右為副總統陳建仁,前左為中研院院長廖俊智。 (中央社資料照)

 

日前(2016.07.04)中央研究院召開院士會議,因院長遴選惹議。院士項武忠等53人連署要求修改《中央研究院組織法》,建議院長改由院士直選。項院士先前批評新院長廖俊智是「不合法的」,又批前院長李遠哲長年把持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遭檢調調查卻能回聘特聘研究員,「假如再不改,台灣要垮了!」

學術自由越來越高
項武忠還說,他和廖俊智談了一小時,盼選出院士組織委員會,重新討論中研院評議會的組織和功能,他揚言如不這麼做,有人將辭去院士,並說要告馬英九和蔡英文,「他們是做了一個完全莫名其妙的事。」

總統蔡英文當晚宴請院士時致辭說,她特別感謝廖俊智願意回台,扛起台灣學術研發工作的重責;她也肯定在座院士都是學術菁英,「我只有一個重要訊息要傳達給大家:這裡的學術自由是不會走回頭路,各位的自主性只會越來越高。」

總統接著提到,她非常期待中研院不只成為國內外年輕學術工作者奮鬥的目標,同時也能透過研究工作、產學合作、社會參與等,為台灣的年輕人開創一番新的格局。

她期待:「中研院能在台灣困難的時刻,推台灣一把,這也是我邀請陳建仁副總統加入團隊的其中一個理由。」

這個鬧得沸沸揚揚的院長任命風波,表面上看來是任命程序正義的爭執,實質上問題更嚴重,是台灣派和中國派的權力鬥爭,更是台灣國家認同分裂、紛爭的意識型態之戰。

項院士們不滿的程序正義,有沒有道理,當然可以、應該提出來討論,能改進就要改進。這沒爭議的地方,不必大驚小怪,鬧得滿城風雨。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不過,我們都心知肚明,他們的不滿,絕對不僅如此。他們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直白地說,他們大都認同中國(不一定是共產黨的中國),主張統一,不認同台灣,反對台獨(不一定反對台灣的民主)。他們大都是反對中研院台灣化、去中國化的學術菁英。

他們反對李登輝、陳水扁和蔡英文把中華民國台灣化,把中研院本土化、台灣化,任命三位台灣人李遠哲、翁啟惠和廖俊智當院長。他們口中的程序正義,只是合理化他們反對中研院台灣化的藉口。他們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這個沛公不是中研院,是台灣。

簡言之,他們打的就是台灣認同和中國認同的戰爭。

反對項武忠們「院長直選」主張的很多院士,如廖運範、陳定信、杜正勝等,大都是台灣派。他們指出,院士是榮譽職,很多長期旅居海外,不在台灣工作,八百多位長期在中研院工作的研究員才是中研院的主體,只由前者、不讓後者參與院長選舉,才是違背程序正義原則。

外國人選台灣的院長
此說有無道理,一樣可受公評。我倒注意到前教育部長杜正勝說的一句話:讓住在外國對台灣不了解的院士直選,會有「外國人在選舉台灣的院長」的不良觀感,那才是根本問題所在。

杜院士說得夠白了。我插一句:請問項院士們,不像備受尊重的余英時院士(他拒絕去專制中國),這些年來,你們跑專制中國要比跑民主台灣,多跑多少次?你們認同中國還是認同台灣?我知道項武忠對六四天安門事件後的中共政權非常不滿,因而較少去中國訪問、講學。

我在美國、澳洲住了53年,對僑界生態很瞭解。台僑和華僑,就像台灣和中國,因為祖國認同的不同,壁壘分明,雖不致兵戎相見,但也不常往來。台灣僑委會苦心孤詣,要把兩僑拉在一起,製造「一家親」的國族情景,用心良苦,但效果不好。即使是支持中華民國的華僑、老僑,他們認同的仍然是中國的中華民國,而不是台灣的中華民國。他們對李登輝和陳水扁的「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是台灣」很感冒,不認同。

所以,有台灣官員在美國僑界活動,被邀上台,既唱台語的〈愛拚才會贏〉,又唱華語的〈中華民國頌〉,本無傷大雅,卻被罵得臭頭。台灣人就是不喜歡聽〈中華民國頌〉,中國人就是不喜歡聽〈愛拚才會贏〉。

雞同鴨講的對話
回頭再讀蔡英文總統的講話,她強調「這裡的學術自由是不會走回頭路,各位的自主性只會越來越高」,說得很對,很好,項院士們應很高興。但蔡總統要院士們「能在台灣困難的時刻,推台灣一把 」、「為台灣的年輕人開創一番新的格局」,口口聲聲為台灣,很明顯,她的中研院是台灣的、不是中國的中研院,要為台灣、不為中國打拼。

這項院士們又要不以為然,大不爽了吧!總統和院士對話,都是大學士,學富五車,但沒有國家認同的同理心,雞同鴨講,很難講得通、說得清楚明白。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邱垂亮

邱垂亮
前國策顧問、澳洲昆士蘭大學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