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平的三問題

 

如果王金平出任海基會董事長,他不像林中森是一張「白紙」。雖然他不太表功,但八年前他與美國在台協會官員的私密談話,可以作為他適任的佐證。

林中森替馬英九跑腿,幹些技術性雜事,這張白紙任馬英九潑墨,不會畫上與馬克馬意志不合的線條,也不會出現關心台灣利益的痕跡。

王金平的分量不同,從當年AIT官員與他談話的頻率,便可見一斑,而他言詞一針見血,貼近民意,並不是順著馬克馬或國民黨的路線走。

在太陽花學運時,王金平對學生持同情態度,並非意外。二○○九年三月十六日,他向AIT理事主席薄瑞光透露,陳水扁指定他與中國談三通、金融管理與投資及交換學生問題,談判都已完成,但因為北京不願讓扁政府居功,國民黨也怕因此影響馬英九當選的機會,這些協議才沒有簽字。

王金平認為他完成的談判,使馬政權一上台很快便可以定案及簽字。但他抱怨馬政權不肯把協議送交立法院審議,致使人民認為他們沒有發言權,這也是他堅持雙方經貿協議一定要送審的原因。

馬克馬當然不會理王金平的逆耳之言,他只急於向北京交代,怕立法院多事,因此而有「半分忠」非法通過服貿協議,引爆學生抗議浪潮。

二○○九年二月十八日,王金平與AIT處長楊甦棣談話,斷言中國領導人沒有人敢改變一個中國和「統一」的目標,因此,他建議馬英九對「大陸政策」的作為,應該問三個問題:第一,會不會損害台灣的主權;第二,會不會危害台灣的安全;第三,會不會損害台灣人民的利益。

如果王金平走老運,接下海基會董事長,希望他自己記住這三個問題。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鏗鏘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王景弘

王景弘
王景弘曾任《聯合報》記者、選述委員、駐美特約撰述、紐約《世界日報》編譯、《經濟日報》駐美特派員、《聯合報》駐華府特派員,以及《台灣日報》主筆。著作有《採訪歷史:從華府檔案看台灣》、《杜勒斯與台灣命運》……。目前每週在《自由時報》撰寫〈鏗鏘集〉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