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走不出胡同的天朝上國

 

記者鄒景雯/特稿

如果北京堅持將「民進黨」視為是洪水猛獸的代名詞,中國恐怕到目前仍不明白,這一任的民進黨籍台灣總統,將是此前與此後最不「民進黨」的對手,從北京利益的角度看,這無疑是個歷史的機遇。

稱之為「機遇」,最顯見的原因是,國民黨下台了,台灣政府以「一個中國」表忠所帶來的天朝優越固然不再,但是蔡英文的「維持現狀」說,基本上已經盡力照顧了習近平的面子,兩岸之間今後還剩多少裡子?則應該要由互動來定義,而這主動權多半操在北京手裡。

何以是「歷史的」?前一個民進黨籍總統兩任八年,曾經以「未來的一個中國」、「兩岸統合」試圖開啟對話的可能,然被江澤民棄之如敝屣,又遭胡錦濤以諾魯建交襲擊,導致此後海峽雙方敵意上升;長期進行的民調也指出,陳水扁時代是台灣國民主體意識迅速強化的階段,當時中國錯估形勢的對台高壓政策,相信是推波助瀾的主要因素。

台灣未來仍然會有民進黨籍總統上台,如果蔡英文四年、八年,北京當局依舊以上國的侷限,以為打擊之、修理之,就可以等待「果陀」,那麼台灣每四年新增的七十餘萬年輕公民,其對中國的認識,肯定會比上個世代更加根深柢固。

北京確實存在走不出死胡同的可能,主管對台工作的俞正聲,前不久就私下認為:台灣發生政黨輪替,主要是全球化的共同問題,與國民黨的兩岸路線無關。其言下之意,顯然沒有正視到一個現實,那就是民進黨政府或許也會窮於應付高張的民意要求,但是失去黨產的國民黨,假使無法轉型成為一個正常的政黨,今後要想再度於台灣如日中天,機率將會微乎其微。

在如此可預見的發展下,北京若深信經濟制裁、外交烽火,是對付台灣的必要手段,那麼也要做好一個心理準備,如果這些方法都用盡了,結果台灣人民沒被打倒,還因此走出新的路子,則台灣之於中國的關聯自此將難再逆轉。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