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輸要怪誰?該怪誰?


民進黨在花蓮市長補選失利引發的「選輸罵選民」風波,就是標準的放砲型政治人物「爽過頭」事件。 攝影/記者高彬原

民進黨在花蓮市長補選中失利,引發「選輸罵選民」的風波。此事不只國民黨在罵,綠色陣營對此也有不少檢討聲浪,事主段宜康因此刪文道歉,風波持續蕩漾。

我認為這就是標準的「爽過頭」事件——日子過得太爽了。這不是說民進黨執政後全都過得太爽,而是段宜康等放砲型政治人物,可能因為生活中的「同溫層」都在怪選民,他自己也「同步化」,把小圈圈裡的「幹話」隨意脫口而出,而鬧出大事。

大家都很清楚,「怪選民」、「笑選民」、「罵選民」,在台灣選舉中的確是很常見,綠營會罵國民黨的支持者是既得利益者、是拿錢投票;而藍營也會罵對手是倭奴、沒競爭力又找不到工作的廢物。那為什麼這次會出事呢?

因為到了選後,雙方通常都會變得謙卑,也會溫和看待對方的支持者,不會繼續罵。選前之所以會罵得難聽,都是戰術,是想醜化對手形象,讓中間的選民不會想往對方那邊靠,以免這種醜化形象沾到自己身上。這有沒有效呢?這是拼說服力,能說服較多人的就會贏。

那為什麼「選後」不這樣罵呢?因為如果你贏了,那就贏了啊,哪有什麼好罵的?如果選輸了,原本你想拉攏的中間票,現在已投給另一邊,你繼續罵,就等於是指著他們鼻子罵,而他們又是中間選民、關鍵選票,你把他罵成豬狗不如,那接下來還用選嗎?

話說回來,那到底怎樣才是選輸找理由的正確方式呢?其實大家都聽到不要聽了,就是「自己努力不夠」。這不只是好用的「官話」,也是「實情」。

如果對手是和自己一樣優質,甚至比自己還優質,那你輸了的話,當然是努力不夠啊,你為啥不努力變得比他更優質咧?

如果是輸在準備時間短、資源不夠,那也是努力不夠呀!人家準備(努力)那麼久,誰叫你不提早準備?錢不夠?誰叫你不努力賺,努力募?說他老子有錢,那你為何不努力去認個有錢的乾爹?

若說對手比你劣質,都是賄選、黑道綁樁,那你也可以在正面部份努力嘛。沒叫你也去賄選和當黑道,你就好好做人,透過口碑逆轉這種負面力量。這並非不可能,很多年輕朋友大概不知道,約20年前的台北市,還是有大規模賄選的(家家戶戶送鍋子、相機),但這些候選人已被在其他方面努力的候選人取代了。

回來看看當前的政治時局。民進黨已取得大半天下,仍不以此為滿足,因為綠營並未把國民黨視作良性競爭的政治對手,欲除之後快,因此任何一個陣地的爭搶,都被視為是道德聖戰。

當然,如果搶輸了,難免心有不快,難免認為當地選民並未瞭解國民黨的道德邪惡性。但選舉本來就不是天下第一倫理道德大賽,而是拼支持者投票率的多元主題競爭,因此選輸之後,若據此結果認定選民在道德方面不成熟、觀念有問題,不但在倫理面上有虧,在事實面上也不夠準確。

綠營基層支持者有這種忿忿之言,情有可原,因為他們無法從真正的高度看政治,但一個老經驗政治人物,就實在沒理由這樣想了,特別是在選後。開出來的票,絕對不能以「投對方的都是沒道德概念的人」這角度來檢視。

許多人將花蓮市長補選一戰視作(可能的)花蓮縣長補選前哨戰,並認定這是重要的選舉指標。但這種一兩萬票對決的小選區,其實對全國的政治意義真的很有限,而一個縣轄市長,能做得也不多,光是個修水溝就搞不定了。

這場選舉並沒有那麼重要,也不是你吹噓就會變得很關鍵。不過,具全國高度的政治人物,在這小選舉中有了錯誤的政治表態,那影響可就大了,說不定會牽連數屆選舉的格局。

所以,不管是爽或不爽,若是想爭搶道德高度,那政治人物就沒有「過頭」的權利。連一句話的空間都沒有。

< 資料來源:鳴人堂| 周偉航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