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國際社會要有行動力並發聲

 

陳建仁副總統前往梵蒂岡出席德蕾莎修女封聖儀式,昨天回國。身為天主教徒的陳建仁,參加封聖大典,參訪教堂留言署名「台灣副總統」,會見教宗方濟各,在我國與梵蒂岡關係傳出生變聲中,對維繫雙邊關係應有助益。果然,教廷特使歐布萊恩樞機主教今天前來訪問五天,也將面見蔡英文總統。

教廷是我國在歐洲唯一邦交國,教廷有意與中國建交,早已不是新聞。中國是主張無神論的共產專制國家,這是它與教廷難以相容的問題根源。黨國一切都要領導控制,不容政治異議;政黨除共產黨外,其他都是「尾巴黨派」,有如「廁所裡的花瓶」。習近平上台以來,黨國控制更嚴,不僅管控網路世界,連非政府組織(NGO)內也通令成立黨組。對於宗教,它緊抓宗教自由不放,打壓法輪功絕不手軟之外,也把不受控制的正牌天主教會打成「地下教會」,別立「愛國教會」,主教任命自己搞,導致它與教廷關係難以正常化。

教廷出自關懷一千三百萬天主教友,多年來嘗試與中國建立關係,主教任命權是關鍵障礙。梵蒂岡任命主教,普世通例,但共產中國卻指此為「干涉內政」,且要求教廷與台灣斷交。對於主教任命,據報導雙方試圖找出妥協之計;但教廷在歷史上從未片面與任何國家斷交,棄台灣就中國,也有損教廷盛名地位。

就此,在海外長期為家鄉台灣做外交遊說不遺餘力的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主張,由台灣主動提出「雙重承認」,讓教廷不必因關懷中國天主教友而背棄台灣,向國際社會展現台灣的友善務實開明,也有助今後外交工作。這一倡議,開放與創意兼具,特別是方濟各去年在美國與古巴敵對逾半世紀後復交曾有幕後推動之力,若能再找出台、梵、中「三贏」之道,我們樂觀其成。

台灣在外交要突破,總統及副總統六月以來幾度出訪,確有必要。我國從聯合國通過二七五八號決議以來,在國際舞台的活動空間大受擠壓,近年又因中國崛起,對我打壓更甚,但台灣絕不能在國際間以「外交休兵」自我限縮。觀察最近的國際動態,我們的主政者實須挹注更多心力於對外拓展,不能讓台灣在國際間沒有行動力,也沒有聲音。

由於二十國集團(G20)高峰會及東南亞國協(ASEAN)一週來相繼在中國、寮國舉行,歐巴馬等各國領袖群聚東亞。領袖們開會見面,未必能解決實質問題,但至少直接溝通,減少誤判。其中,日本首相安倍的積極進取最受矚目。他在上月里約奧運閉幕式扮演任天堂遊戲主角瑪利歐大獲好評,成功推銷四年後的東京奧運;隨後僕僕風塵,走訪非洲及俄羅斯,本週再參與兩大國際會議,拉攏東協以牽制中國,與習近平當面溝通,也和朴槿惠商討日韓美安保合作。

台灣無緣參與這樣的國際多邊會議,只在歐巴馬於寮國演講中以台灣及日韓為例,「證明民主在亞洲也能成長茁壯」。不過,本月起有聯合國大會、國際民航組織(ICAO)年會,十一月有亞太經合會(APEC),都是考驗台灣對外工作、向國際發聲的場合。

其中,我國沒有不能出席ICAO年會的道理,參加聯合國一事正由民間大力推動,而出席APEC特使人選要能充分向國際社會表達台灣人民的立場及利益。此外,包括APEC在內,有不少國際溝通合作的經濟社會常設組織及會議,我國官方與民間都應積極參與。面對排擠、孤立、邊緣化的壓力,台灣絕無「休兵」、內向、畏縮的權利。尤其我國正推動新南向政策,相關部會自應以外向思維及務實態度,加緊與民間合作,實地開展對東協、印度的工作。

在對外工作中,民間力量不容輕忽。學識、經驗兼備的高英茂發起「公共外交」及外交資源重分配,日本與台灣網路鄉民發起東京奧運「台灣」正名,官方對此不但不能打官腔,還要以分工合作、分進合擊的方式處理,向國際社會發聲,爭取台灣應有的權利。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