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生氣幹不了實事

記者鄒景雯/特稿

年金改革委員會八日開會到「開花」,竟以二十二票對八票的懸殊比數,推翻執政黨希望直接從給付談起的構想,改為先由年金制度架構的確立著手;此一變盤,使政委林萬億有意縮短期程的企圖受到掣肘,不分區立委段宜康因此憤而點名與會的退輔會主委李翔宙與國防部副部長李喜明下台,不惜讓大家看到了一場「家醜」外揚的笑話。

  • 政務委員林萬億。(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政務委員林萬億。(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雙李是反改革?程序問題?或是民主表達?不管是哪一種,都充分證明了外界不幸而言中,年金改革委員會的安排確實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公開發飆是最笨的處理方式,因為這個舉動給外界的訊號,無非局勢失控、束手無策;然改革需要有能,怎可無能示弱?

年金改革委員會這個戰場既然已經開了,現在沒辦法說停就停,那麼該怎麼收拾善後?林萬億應該先去另組專家小組盡快完善草案的研擬,唯有版本能夠提得出來,才是正辦,至於年改會,只是任務編組,不應該成為決策單位,未來應該盡可能地「冷處理」,包括:不要再天真地幻想可以共識決、不要再動用表決以為可以取得背書,最後容許年改會成員提出其他版本,與行政院的版本一起送出年改會,盡快結束年改會的運作。

執政黨必須心裡有數,接續所謂的分區會議與國是會議,極可能也是類似的場面與結局。凡是擁有足夠開會經驗、了解議事運作者,應該都能預判到這個必然的發展,現在就看主政者要硬著頭皮走完,或者快刀斬亂麻,化繁為簡。這兩者,各有各的玩法。

在這個時刻,理應較容易回憶起歷史教訓。一九九○年,李登輝之所以召開國是會議,原因在於他是權力結構中的少數勢力,因此必須建築這個平台,來引進國會改革與憲政改革的外力。這個背景與現在民進黨年金改革派完全執政,一點都不一樣。

二○○六年的例子更鮮明,陳水扁政府竊想開放八吋晶圓赴中國,以當時國會生態,根本不會有太大阻力,然而行政院召開了經續會,戰線一開展,反對派與小黨台聯立即結合,利用這個平台放大杯葛聲量,成功地將「瓦聖納協議」的限制標準給順利置入,民進黨難道忘了嗎?

今天討論年金改革,這早就是社會多數共識,正當性十足,民進黨又掌握國會優勢,符合實力原則,因此大家心裡都清楚,只要版本拿出來,就會通過,既然如此,過程就不能缺少智慧啊!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